奉和幸三會寺應制
六飛回玉輦,雙樹謁金仙。
瑞鳥呈書字,神龍吐浴泉。
凈心遙證果,睿想獨超禪。
塔涌香花地,山圍日月天。
梵音迎漏徹,空樂倚云懸。
今日登仁壽,長看法鏡圓。
六飛回玉輦,雙樹謁金仙。
瑞鳥呈書字,神龍吐浴泉。
凈心遙證果,睿想獨超禪。
塔涌香花地,山圍日月天。
梵音迎漏徹,空樂倚云懸。
今日登仁壽,長看法鏡圓。
皇帝的車駕返回,來到三會寺拜謁佛像。吉祥的鳥兒呈現(xiàn)出文字之象,神奇的龍吐出洗浴之泉。純凈的心能在遠方證得佛果,皇帝的思想超凡地超越了禪理。佛塔矗立在香花遍地之處,山巒環(huán)繞著如日月般的天空。梵音伴隨著更漏聲徹夜不停,空靈的音樂仿佛倚著云朵懸掛在空中。今日登上仁壽殿,長久地觀看佛法圓滿。
六飛:古代皇帝的車駕用六匹馬,馬奔跑時如飛,所以稱“六飛”,這里代指皇帝的車駕。
玉輦:皇帝乘坐的車子。
雙樹:指娑羅雙樹,相傳釋迦牟尼在雙樹間涅槃,這里代指寺廟。
金仙:指佛像。
瑞鳥呈書字:傳說吉祥的鳥會呈現(xiàn)出文字之象,象征祥瑞。
神龍吐浴泉:可能指寺廟中有泉水,傳說與龍有關。
證果:佛教用語,指修行得道。
睿想:指皇帝的思想。
超禪:超越禪理。
漏徹:更漏聲盡,指整夜。
空樂:空靈的音樂。
仁壽:可能指仁壽殿。
法鏡:佛法如鏡,能照見萬物。
應制詩是封建時代臣僚奉皇帝之命所作、所和的詩。此詩應是作者在皇帝駕臨三會寺時,奉命創(chuàng)作以歌頌皇帝和寺廟佛法。創(chuàng)作時間和具體地點難以確切考證,但當時佛教在社會有一定影響力,皇帝的宗教活動也較為常見。
這首詩主旨是歌頌皇帝和宣揚佛法。其特點是語言華麗、對仗工整,具有應制詩的典型風格。在文學史上,應制詩多為歌功頌德之作,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的宮廷文化和宗教氛圍。
瘦策相扶上翠微,眼驚奇怪足忘疲。三十六洞猶昔者,四百馀年無牧之。漲水淼瀰春雨后,遠山重疊夕陽時。幾多江北江南恨,問著沙鷗總不知。
司馬今元老,升朝立要津。力能扶社稷,功足庇民人。揚歷更中外,驅馳為拊循。召公分主陜,晉盜去奔秦。直道昭星日,危言聳縉紳。格君由正已,憂國擬忘身。閽寺威應戢,閭閻氣頗伸。才猷誠間出,壽考夐殊倫。從欲無踰矩,行年比斲輪。洛城謀會甲,嵩岳詠生申。瑞應銜圖鳳,文徵系紱麟。封章求退切,優(yōu)詔勉留頻。恭默思良弼,經綸仗藎臣。舊都根本地,諸將輯和辰。選部申三命,官庖送八珍。進階崇禮秩,強食輔精神。眷顧方隆重,咨詢合對陳。袞衣寧廢補,臺鼎且須親。燮理陰陽順,甄陶造化仁。微軀如健在,愿與物同春。
寶帶橋頭水,曾通罨畫溪。只愁歸路遠,遲日未應西。
鳳城驛接鳳凰臺,鳳嘯臺中驛路催。仙吏祗勞勤勸駕,故人寧用漫浮杯。劍過江右龍為躍,書到衡陽雁正回??故韫γ员?,何堪閭倚望衣萊。
石城松柏鎖煙霞。
蠟梔五萬酬鞭直,洴絖百金且食封。蕭散不萌爭鬧趣,真醇繆覬養(yǎng)生慵。滌清研里憨凡筆,磨徹鑒中嚬窘容。傷到玄冥潛春令,狐裘羔酒貯嚴冬。
吁嗟淑人之生兮,當元師之劻勷。噫嘻淑人之死兮,將龍轡之度江。終始艱虞兮,惟憂勤而?!跎!O喾蜃右缘律瀑猓瑔⒑笫乐⒐?。允淑人之幽貞兮,綿似續(xù)兮奚忘。
好月何非唯九秋,莫爭便去倚危樓。欲尋練影可人態(tài),須自梅邊雪后求。
晉朝朝士安知禮,盡出紛紛篡賊馀。漫使當時辟世士,放言高論祖浮虛。
荒江落日孤鴻影,遠趁幽人踏月來。雪屋云林淡相對,月邊依約有寒梅。
僮子才通醉日書,長身早見載專車。葉留宿雨鸞翎濕,鞭走新泥蠖節(jié)舒。下馬題詩添過客,借風清暑便鄰居。夜來半舫齋中月,壁影蕭蕭水墨虛。
江漢憶,吾亦愛東湖。綠水平鋪明似鏡,青山掩映美成圖。飽食武昌魚。
趙生幼小辭鄉(xiāng)里,長成卻自河南至。風流藉甚芝蘭室,文采粲然瑚璉器。懋遷不憚萬里遙,魚鹽歲逐商人利。杭州舊是繁華地,輕薄相逢增意氣。愛生不登酒家樓,重生不游花柳市。秋風八月柳條黃,束裝別我還洛陽。樓船大帆高十丈,順風一日到高堂。高堂雙親應自喜,寶貨既豐兒亦至。定呼斗酒出屏帷,膝下相歡復相慰。自來陰騭富人家,廬山董奉非徒誇。拜罷而翁煩問訊,好種門前仙杏花。
媚媆窺春淺碧浮,欲開還閉半顰羞。露垂煙縷秋波溜,雨歇風條曉淚收。上苑困酣興廢夢,灞橋看盡古今愁。五株彭澤回青否,應是生花雪滿頭。
香噴金猊,漏永銅龍,春生錦幃。漫左家嬌女,夙嫻才藻,中郎弱息,妙解弦徽。井臼躬操,蘋蘩齊奠,風教名門未遂微。爭看取,似少君出降,德曜來歸。如今冰泮誰知。只痛說、先王六禮非。嘆煢煢遵路,婚姻道苦,盈盈赴濮,家室情漓。昵彼狂且,鴆茲游女,豈有宜男白首期。華堂上,看關雎鐘鼓,何樂如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