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出蜀日嘗遣僧則華乞簽于射洪陸使君祠使君以老杜詩為簽予得遣興詩五首中第二首其言教戒甚至退休暇日因用韻賦五首 其二
童子丹元家,湛然居靈府。
世人不少悟,役役徒自苦。
江湖豈不廣,魚乃投數罟。
是身如璞玉,要經大火聚。
萬卷讀丹經,孰能精去取。
童子丹元家,湛然居靈府。
世人不少悟,役役徒自苦。
江湖豈不廣,魚乃投數罟。
是身如璞玉,要經大火聚。
萬卷讀丹經,孰能精去取。
童子丹元的家,是那澄澈的心靈之境。世上很多人卻不醒悟,勞役不休自尋苦惱。江湖難道不夠寬廣嗎,魚卻自己投入密網。人的身體如同未經雕琢的玉石,要經過大火的錘煉。即便讀了萬卷丹經,又有誰能精準地去取精華呢。
童子丹元:可能是傳說中的仙人或具有特殊寓意的形象。
靈府:指心,古人認為心是精神所居之處。
役役:形容勞苦不息的樣子。
數罟:細密的漁網。
璞玉:未經雕琢的玉石。
大火聚:這里可理解為艱難的磨煉、考驗。
丹經:道教論述煉丹的書籍。
詩人退休閑暇時,回憶出蜀日在射洪陸使君祠求簽所得老杜詩,受其教戒啟發,用其韻創作此詩。當時詩人處于退休狀態,有更多時間思考人生和修行等問題。
主旨是勸誡世人要擺脫世俗紛擾,注重自我修行和精神提升。其特點是借意象和比喻闡述哲理,語言質樸。在文學上體現了詩人對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勸世情懷。
才過長亭復短亭,隔江遙見一峰青。多情猶有春深鳥,到處催歸不少停。
我從羅浮歸,山水興未已。遂作西樵游,江行百馀里。始由支江入,帆轉稻花里。百曲赴大江,遠見山云起。山云帶夕陽,移舟泊山市。未入西樵山,先飲西樵水。樵山七二峰,樵湖廿八曲。斜陽棹歌起,湖光蕩山綠。群峰萬紫翠,畢入湖人目。湖轉山益深,懸蹬出林麓。云際聞雞鳴,知有山人屋。白云出洞去,留洞待客來。洞中何所有?石破青天開。初日照幽林,金碧眩樓臺。樓臺道士居,飛瀑聞驚雷。坐石看飛瀑,醉引流霞杯。洞門了不關,白云何時回?芙蓉亦花妖,轉海毒我民。嗟爾道士居,告誡何諄諄!流毒且百年,禁令今始伸。至今論外禍,此特為之因。昏莽持外交,實出親貴臣。入山見署額,咄哉彼何人?署盟亦此筆,遺禍今未泯。一言足喪邦,坐使利益均。留名亦山辱,幸爾猶全身。遙遙兩仙館,云泉與長春。風雨秋一葉,海外成青燐。爾徒媚道心,所志惟金銀。奈何不斬虜?飛劍乞洞賓。曖曖山下村,黃云穫秋田。郁郁山上村,茶灶飛秋煙。山中多奇石,亦復多名泉。頗聞此山中,古亦有神仙。何人此讀書,談道傲圣賢。樵夫聞大笑,遂為外人傳。天地有此山,幾世而幾年?凡愚斗智力,鑿破古洞天。治窮盜賊起,耕牧難晏然。丹井尚未湮,書堂亦未傾。暮雨秋蕭蕭,欲往不敢前。豈有綠林豪,能識博士船。五嶺夾江行,西江在其南。江南亦連嶺,分派由滇黔。送江直至海,排空起瑤篸。是為西樵山,海氣霏煙嵐。誰擲青蓮花,照耀天光藍。我來寫秋心,佳處未遍探。樵山作山樵,何年留茅庵?
天壤王郎富貴遲,綠楊依舊鬢如絲。寧知絕代佳人夢,成就當年幼婦詞。
嗚呼制藝興,今蓋六百年。宋、元始萌蘗,明制皇朝沿。十八房一行,群蟻趨附膻。諸書束高閣,所習唯兔園。古今昏不知,各各張空拳。士天一息氣,奄奄殊可憐。黼黻承平時,無賢幸無奸。小丑一竊發,外患粉鉤連。但辨口擊賊,天下同拘攣。祖宗養士恩,幾費大官錢。徒積汗牛文,焉用扶危顛?到此法不變,終難興英賢。中興名世者,豈不出其間。
見說荊門地,如門蔽楚荊。舊時為內郡,今日號邊城。但守平平策,毋求赫赫名。勉哉關決際,從此振家聲。
莫言鼠膽小,每慣竊盤餐。占據寢廟穴,憑依社稷壇。直同梅細嚼,遑惜菊英寒。賴有一物制,貍奴側目看。
昨夕星初見,茲晨霧亦披。徯聞平賊報,先賦喜晴詩。□□猶如舊,新蟬未覺遲。皇天已悔禍,小丑復奚為。
問紫巖去后漢公卿,不知幾貂蟬。誰能借留侯箸,著祖生鞭。依舊塵沙萬里,河洛染腥膻。誰識道山客,衣缽曾傳。共記玉堂對策,欲先明大義,次第籌邊。況重湖八桂,袖手已多年。望中原驅馳去也,擁十州、牙纛正翩翩。春風早,看東南王氣,飛繞星躔。
欲折亭亭節,斜侵苦莫饒。不曾留一點,惟覺韻瀟瀟。
草枯根不死,春到又敷榮。獨有愁根在,非春亦自生。
題罷江東幼婦碑,公車二月到京師。十三經就如登石,除卻中郎更有誰。不是君家詹舍人,紫微房后寫絲綸。男兒自有如椽筆,一掃燕然萬古新。
病后天魔不戰降,夢中千頃白鷗江。心空境寂聲塵盡,卻愛秋蠅撲紙窗。
罷釣歸來不汝期,無心說起爛柯時。仙家歲月真如許,也向山中看奕棋。水光山色曉蒼茫,遠樹浮嵐寺半藏。還盡夜來聽雨債,片帆今日過瀟湘。鼓瑟齊門事已非,抱琴何惜賞音稀。有弦爭似無弦達,閒看閒云出岫飛。江上青山可隱居,釣船到處有鱸魚。姓名卻在人間世,只恐安車詣草廬。門外數株韋偃樹,屋頭一帶巨然山。江南舊日經行處,多有人家似此間。
萬物相應是吾師,專精博約匯臨池。登高知遠鐘情處,風韻傳神筆外詩。
淅淅天風吹女蘿,感時懷抱入秋多。音書望斷南來雁,心思虛隨東逝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