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曲江謁先文獻祠
曲江山翠郁巑岏,萬古千秋祖烈存。
金鑒至今稱國寶,豈惟勛業擅開元。
明燭幾先有遠圖,可憐風度至今無。
催花羯鼓聲方鬧,早向漁陽識叛胡。
曲江山翠郁巑岏,萬古千秋祖烈存。
金鑒至今稱國寶,豈惟勛業擅開元。
明燭幾先有遠圖,可憐風度至今無。
催花羯鼓聲方鬧,早向漁陽識叛胡。
曲江山色蔥蘢,山勢高峻,千秋萬代祖先的功業留存。《金鑒》至今被稱作國寶,哪里只是在開元年間功業顯著。能明察先機有長遠謀劃,可惜如今再無那樣的風度。當催花羯鼓聲正喧鬧時,早已在漁陽識別出叛亂的胡人。
巑岏(cuán wán):形容山高峻的樣子。
祖烈:祖先的功業。
金鑒:指張九齡所撰《千秋金鑒錄》,為治國的重要文獻。
擅:獨攬,這里指功業顯著。
幾先:事情的預兆、端倪。
風度:指張九齡的品格、風采。
催花羯鼓:唐玄宗喜好羯鼓,曾擊鼓催花。
漁陽:唐郡名,安祿山在此起兵叛亂。叛胡:指安祿山。
此詩可能創作于詩人瞻仰張九齡祠時。張九齡是唐朝開元年間名相,以直言敢諫、有遠見著稱,曾上《千秋金鑒錄》。后來安祿山叛亂,而張九齡早有察覺。詩人在參觀其祠時,有感于其功績和遠見,寫下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贊頌張九齡的功績和遠見。其突出特點是借景抒情、用典敘事,將歷史與現實結合。在文學史上,它反映了后人對賢相的追思和對歷史教訓的反思。
稽落功成后,將軍勒石還。
輝華天子德,姓字漢臣班。
篆刻千年績,鐫磨萬里山。
勛名沙幕外,歲月永元間。
頌筆嗟何古,胡弓孰敢彎。
龍墀歸拜日,稱壽動天顏。
拾得階前葉,提攜近玉蜍。自呵冰凍筆,猶帶露痕書。
秋興題紅日,霜寒墜綠初。珠凝光細碎,墨淡字稀疏。
滴硯研朱易,渲毫汗竹如。更干虔亦喜,勤掃入僧廬。
少卿昔在河梁別,執手踟躕不能發。
萬古初傳五字詩,努力相期在明德。
子卿海上氈為食,故人朅來重相覿。
不覺看羊度歲年,卻因射鴈傳消息。
人間此是長別離,少卿在虜子卿歸。
歸歟尚握漢臣節,留者永衣胡人衣。
天長地闊半尺絹,滿眼云愁風景變。
一人仰叫頭脫冠,一人橫涕袖著面。
閻君國相稱畫師,未必想像能爾奇。
前身恐是胡婦子,曾見兩公分袂時。
已分黃冠老,猶為白發卿。
登朝耆壽俊,圣學緝光明。
盛德兼和介,高懷了死生。
柯山仙窟宅,笙鶴定相迎。
公擢端平第,祥開日下云。
乾坤鐘直氣,星斗瑞斯文。
出處關時運,更嘗厭俗氛。
白頭需舊學,何事靳吾君。
才華早已逼難兄,聲動賢關指日聽。
萬卷飽看雙眼碧,一篇聊換半身青。
三都賦出愁無紙,千佛名題會有經。
投老溪干吟送別,舊游回首夢爐亭。
朝朝竹林院,閉戶讀殘書。
幾閣晨風入,荒郊寒露余。
故人步屧至,清坐每踟躕。
輟卷還留興,漱泉同飯蔬。
數本山丹似曉霞,多情戀戀野人家。
自從五月至九月,還有三花或兩花。
莫笑蕭疏同寂寞,早曾爛漫見紛華。
籬邊黃菊今全未,且對芳樽拾墮葩。
名在先朝擅斗南,圣心求舊眷非凡。
龍圖字足新三畫,鳳誥書來更幾函。
指日即須攜手上,耆年可但改頭銜。
玉階正要康扶對,新渥相輝共引帆。
笛里愁千緒,更長憶故山。
今人吹古曲,漢月照秦關。
霜竹和聲切,胡床倨坐閑。
一輪秋塞外,萬嶂野云間。
此夜聽渠弄,何時照我還。
回思帝城角,花影映朝班。
投閑不厭玩心珠,遮眼無他只舊書。
得馬塞翁從喪馬,知魚濠叟且觀魚。
三旬不雨田俱涸,一月先秋暑未除。
此念卻難排遣在,家無大小仰犂鋤。
盜有經行處,波流惡莫湔。
固能澆我渴,誓不飲渠泉。
奔驥如追電,長鯨擬吸川。
貪夫曾就酌,饞者莫流涎。
竊玉嚴于史,空瓢碎自賢。
杜陵思賈井,病肺臥江船。
大科家世袞傳芳,恨不崢嶸翰墨場。
空鬰壯圖才半刺,合司帝籍便橫翔。
官稱僅似潯陽白,早慧疑如江夏黃。
曾向掖垣開薦口,眼看埋璧倍嗟傷。
白發溪干住,雖貧買竹饒。
名慙五云吏,夢斷七星橋。
烹鯉梅春小,歸鴻柳雪消。
兩鄉同此月,廬阜亦非遙。
朔風卷秋樹,白日寒無光。
是時鴻雁來,中野何蒼茫。
我友遠言邁,使我結中腸。
如何攜手歡,一旦成異鄉。
行旅有期程,游子多悲傷。
置酒欲高歌,淚來霑我裳。
四座慘相顧,征馬亦徬徨。
未知會面日,且復盡茲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