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役雜詠 其一
男兒年二十,漸衰珠玉顏。
況乃遠行役,風霜悴其間。
飲酒未及醉,坐看白石還。
所著一尺高,不供史家刪。
勉旃崇節業,銀管長斑斑。
否亦鍊玉液,金骨列仙寰。
生人皆山水,且共耐清閑。
男兒年二十,漸衰珠玉顏。
況乃遠行役,風霜悴其間。
飲酒未及醉,坐看白石還。
所著一尺高,不供史家刪。
勉旃崇節業,銀管長斑斑。
否亦鍊玉液,金骨列仙寰。
生人皆山水,且共耐清閑。
男子二十歲青春正盛,如玉容顏卻已漸衰。何況要遠行服役,風霜在途中更使容顏憔悴。飲酒尚未至醉,靜坐看時光流逝。寫下的著述已有一尺高,卻不被史家采擇。勸勉你崇尚節義事業,毛筆常伴斑斑墨跡。若不成便修煉玉液仙術,成就金骨位列仙班。人生皆如山水長存,且共同耐住這份清閑。
珠玉顏:形容如珠玉般潤澤的青春容顏。
行役:因公務或服役而遠行。
悴其間:使容顏在風霜中憔悴。
白石還:暗用典故,或指時光流逝(如寧戚《飯牛歌》“白石爛”喻時間久長)。
所著:指撰寫的文章或著作。
史家刪:被史官采擇修訂。刪,修訂。
勉旃(zhān):勉之,努力。旃,之焉的合音。
銀管:指毛筆,因筆管多用銀或金屬裝飾。
鍊玉液:修煉仙術,玉液指傳說中服之可成仙的仙露。
金骨:道教稱仙人之骨,堅固如金。
此詩當創作于作者遠行服役期間。時作者二十歲左右,正值青春卻已感容顏漸衰,加之行役勞苦,觸發對人生境遇的思考。詩中‘所著一尺高,不供史家刪’或反映其著述未被認可的失意,最終轉向對節義、修仙或山水清閑的追尋,體現了個體在現實壓力下的精神調適。
全詩以‘行役’為背景,通過青春流逝、行役艱辛、著述失意的層層鋪陳,引出對人生選擇的思考——或崇節業、或修仙道、或寄情山水。主旨既含對現實的無奈,亦顯超脫的豁達,語言質樸,情感深沉,是一首反映士人行役境遇與精神追求的佳作。
私歸人暫適,扶杖遶西林。
風急柳溪響,露寒莎徑深。
一身仍白發,萬慮只丹心。
此意無言處,高窗托素琴。
從官任直道,幾處脫長裾。
歿后兒猶小,葬來人漸疎。
新隣占池館,長史覓圖書。
身賤難相報,平生恨有余。
越兵驅綺羅,越女唱吳歌。
宮盡燕聲少,臺荒麋跡多。
茱萸垂曉露,菡萏落秋波。
無復君王醉,滿城顰翠蛾。
相如愧許詢,寥落向溪濱。
竹馬兒猶小,荊釵婦慣貧。
獨愁憂過日,多病不如人。
莫怪青袍選,長安隱舊春。
越兵驅綺羅,越女唱吳歌。
宮燼花聲少,臺荒麋跡多。
茱萸垂曉露,菡萏落秋波。
無遣君王醉,滿城嚬翠蛾。
溪亭四面山,橫柳半溪灣。
蟬響螳螂急,魚深翡翠閑。
水寒留客醉,月上與僧還。
猶戀蕭蕭竹,西齋未掩關。
香逕遶吳宮,千帆落照中。
鸛鳴山欲雨,魚躍水多風。
城帶晚莎綠,池連秋蓼紅。
當年國門外,誰識伍員忠。
香逕遶吳宮,千帆落照中。
鶴鳴山苦雨,魚躍水多風。
城帶晚莎綠,池連秋蓼紅。
當年國門外,誰信伍員忠。
暖枕眠溪柳,僧齋昨夜期。
茶香秋夢后,松韻晚吟時。
共戲魚翻藻,爭棲鳥墜枝。
重陽應一醉,栽菊助東籬。
望月憶披襟,長溪柳半陰。
高齋初釀酒,孤棹遠攜琴。
犬吠秋山迥,雞鳴曉樹深。
開門更攲枕,誰識野人心。
三川歌頌徹咸秦,十二樓前侍從臣。
休閉玉籠留鸑鷟,早開金埒縱麒麟。
花深穉榻迎何客,月在膺舟醉幾人。
自笑東風過寒食,茂陵寥落未知春。
暮暮焚香何處宿,西巖一室映疎藤。
光陰難駐跡如客,寒暑不驚心似僧。
高樹有風聞夜磬,遠山無月見秋燈。
身閑境靜日為樂,若問其余非我能。
半年三度轉蓬居,錦帳心闌羨隼旟。
老去自驚秦塞鴈,病來先憶楚江魚。
長聞季氏千金諾,更望劉公一紙書。
春雪未晴春酒貴,莫教愁殺馬相如。
年少因何有旅愁,欲為東下更西游。
一條雪浪吼巫峽,千里火云燒益州。
卜肆至今多寂寞,酒壚從古擅風流。
浣花牋紙桃花色,好好題詩詠玉鉤。
萬里銜蘆別故鄉,云飛水宿向瀟湘。
數聲孤枕堪垂淚,幾處高樓欲斷腸。
度日翩翩斜避影,臨風一一直成行。
年年辛苦來衡岳,羽翼摧殘隴塞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