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淮甸
長淮煙靜是天津,
兵里因循一半分。
尚有舊時鷗與鷺,
夕陽歸處記南云。
長淮煙靜是天津,
兵里因循一半分。
尚有舊時鷗與鷺,
夕陽歸處記南云。
淮河上煙霧消散,這里曾是天然的屏障;戰亂延續,如今南北已被分割。還有那舊日的鷗鳥與白鷺,在夕陽歸飛之處,仍記得南方的云影。
長淮:指淮河,歷史上常為南北分界。
天津:此處指天然的險要之地,代指淮河曾作為南北屏障的地位。
兵里:戰亂時期。
因循:延續、維持。
分:分割,指戰亂導致南北分裂。
鷗與鷺:水鳥,常象征自然的寧靜與舊日的和平。
南云:南方的云,暗指對南方故土或和平景象的記憶。
詩中“兵里因循一半分”暗示創作于戰亂時期(如宋金對峙等南北分裂階段)。詩人途經淮河,見其雖煙靜如舊,卻因戰亂淪為分割線,故借景抒懷,反映當時社會動蕩與民生離亂。
全詩通過淮河今昔景象的對比,以小見大反映戰亂對南北分割的影響,借鷗鷺記云的細節傳遞對和平的隱憂與懷念,語言凝練,情感深沉,是一首典型的感時傷世之作。
山川盤郁,林巒勝處毓英雄。有時閒氣偏鐘。博白頭銜不櫛,鹽白撒寒空。
陋井源雙角,脂粉香濃。惠泉九龍。洗清思、更玲瓏。
況濟南、經舍家風。南樓在望,想老人英俊,少年同生。
女好何羨羆熊。
浮煙冷雨,今日還重九。秋去又秋來,但黃花、年年如舊。平臺戲馬,無處問英雄;茅舍底,竹籬東,佇立時搔首。
客來何有?草草三杯酒。一醉萬緣空,莫貪伊、金印如斗。病翁老矣,誰共賦歸來?芟壟麥,網溪魚,未落他人后。
拍拍新漪徹底清,
兩山寫照翠光凝。
笑看風動縠紋起,
坐我玉壺春夜冰。
秋風灞上老楊枝,策騎重來又幾時。我祇無心成厲揭,河流深淺自參差。
晴煙瓦屋野人家,屋上青山一縷斜。林樹何嫌霜氣拂,丹黃轉得傲春花。
君子多近名,
小人多近刑。
善惡有異同,
一歸與任情。
轉目風塵色,人間睥睨過。官貧為具少,兒病檢方多。
時論俱戎馬,鄉心幾薜蘿。毋勞問推轂,吾意亦從它。
案牘吾何厭,形骸久就拘。聊因對樽酒,相與得須臾。
宦路皆先達,詩名豈病夫。乞歸猶未敢,清夢或江湖。
秋色山山照酒杯,滿天鴻雁過淮來。誰知萬里思歸客,半醉西風戲馬臺。
作客黃亭近楚天,參軍誰似孟嘉賢。武昌西望龍山宴,多少風流落帽邊。
高齋賓客未全貧,杯為黃花送百巡。毋論積薪猶不調,十年持戟是何人。
總為風塵作吏慵,寧能五斗負千峰。愛君今日東籬下,還著將歸邴曼容。
楚客柴桑處士風,他鄉共醉菊園中。小兒已舁藍輿待,莫惜千觴勸醉翁。
九月清霜林木疏,廣文官舍似山居。汝南只道長房事,插帽茱萸盡可書。
門外何由有白衣,陸沉車馬亦應稀。江州昨日千錢送,那得醒時放客歸。
鄰齋秋釀熟多時,況是天涯九日期。苜蓿滿盤花滿徑,莫令京洛貴人知。
正逢科舉錄新生,
萱草風寒驀地驚。
分付一聲娘去也,
九泉望汝掇科名。
笑艷秋蓮生綠浦,紅臉青腰,舊識凌波女。
照影弄妝嬌欲語,西風豈是繁花主。
可恨良辰天不與,才過斜陽,又是黃昏雨。
朝落暮開空自許,竟無人解知心苦。
客子光陰詩卷里,
杏花消息雨聲中。
我謂簡齋此奇句,
元來出自后山翁。
奉陰碑左獨停驂,身向天關試一探。
峰頂晴光留夕照,城頭寒色壓秋嵐。
登臨不為風塵倦,山水從來夢寐眈。
只憶白云親舍遠,回腸東北更東南。
圭江南下水粼粼,蕩滌岡州十載塵。
墉隼自潛安用武,釜魚翻活肯忘恩。
霾云飛去山頭露,皓月照來天骨真。
千古循良應有傳,翁鄉之后更何人。
名園風景畫圖開,浮玉山邊辟草萊。
春水綠拖游客舫,夕陽紅上妙高臺。
中流砥柱一孤塔,北顧云煙幾霸才。
猿鶴依人花解語,佩環風送曉鴻來。
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
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里。
山在白云山更山,此山天與老年閒。更愁十里紅塵到,故著先門隔世間。
大隱羊城過幾寒,兩湖三島怕人看。欲移枕席無人地,直向祝融峰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