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酒示內
接籬空與酒人偕,
憔悴身依楚水涯。
典卻鹴裘司馬渴,
夢回鴛禁太常齋。
花間綺席年今老,
柳外旗亭雨更霾。
猶為細君時割炙,
陸沈何處進如淮。
接籬空與酒人偕,
憔悴身依楚水涯。
典卻鹴裘司馬渴,
夢回鴛禁太常齋。
花間綺席年今老,
柳外旗亭雨更霾。
猶為細君時割炙,
陸沈何處進如淮。
頭巾空與酒友相伴,我形容憔悴棲身楚水之畔。典當了鹔鹴皮衣如司馬相如消渴,夢中回到宮廷如在太常齋房。花間華席的歲月如今已老,柳外酒旗在雨中更顯陰霾。仍為妻子不時割肉烤肉,隱居之地何處能如淮水般安寧。
接籬:頭巾,代指飲酒時的裝束。
楚水涯:楚地的水邊,泛指南方水濱。
鹴裘(shuāng qiú):用鹔鹴(一種水鳥)羽毛制成的皮衣,代指貴重衣物。司馬渴:化用司馬相如患消渴病(糖尿病)的典故,指身體不適。
鴛禁:指宮廷,因宮禁有鴛鴦瓦等裝飾得名。太常齋:太常寺的齋房,代指官署或清苦的居所。
旗亭:古代的酒肆,掛酒旗的亭樓。霾(mái):陰霾,此處形容雨霧迷蒙。
細君:古代對妻子的稱呼。割炙(zhì):切烤肉,代指為家人操持飲食。
陸沈:同“陸沉”,本指陸地沉沒,比喻隱居或處境困頓。進如淮:化用“安如淮”,指尋求安寧之地。
此詩或為詩人因身體憔悴(如“司馬渴”)、生活困頓(典衣、棲身水濱)而決定戒酒時所作。詩中“示內”指向妻子表明心跡,反映了詩人面對困境時的克制與對家庭的重視,可能創作于人生失意、漂泊南方之際。
全詩以“止酒”為核心,通過生活細節(典衣、夢回)與場景對比(昔盛今衰),既寫戒酒之由,又表對妻子的愧疚與關懷,情感真摯,體現了詩人在困頓中仍保有的生活溫度。
杏花疏雨灑香堤,高樓簾幕垂。遠山映水夕陽低,春愁壓翠眉。 芳草句,碧云辭,低徊閑自思。流鶯枝上不曾啼,知君腸斷時。
乞索生涯寄食身,舟前波浪馬前塵。 無成頭白休頻嘆,似我白頭能幾人?
卷盡風和雨,晴日照清秋。南山高處回首、瀟灑一扁州。且向飛霞淪茗,還歸云間書院,何幸有從游。隨分了公事,同樂與同尤。 少年事,湖海氣,百尺樓。蕭蕭華發、歸興只念故山幽。今日聊修故事,口歲大江東去,應念我窮愁。不但莼鱸口,杜若訪芳洲。
春江渺,斷送扁舟過林杪。愁云青未了,布帆遙比沙鷗小。 恨殘照,猶有一竿紅。怪人催去早。
猿和風聲落檻邊。鼠窺人影過燈前。亂書翻盡不成眠。 夜夜夜深愁永夜,年年年節惜華年。可堪身滯海南天。
戰城南,沖黃塵,丹旌電烻鼓雷震。 勍敵猛,戎馬殷,橫陣亙野若屯云。 仗大順,應三靈,義之所感士忘生。 長劍擊,繁弱鳴,飛鏑炫晃亂奔星。 虎騎躍,華眊旋,朱火延起騰飛煙。 驍雄斬,高旗搴,長角浮叫響清天。 夷群寇,殪逆徒,馀黎落惠詠來蘇。 奏愷樂,歸皇都,班爵獻俘邦國娛。
仙媛來朱邸,名山出紫微。三周初展義,百兩遂言歸。 鄭國通梁苑,天津接帝畿。橋成烏鵲助,蓋轉鳳凰飛。 霜仗迎秋色,星缸滿夜輝。從茲磐石固,應為得賢妃。
憔悴天涯,故人相遇情如故。別離何遽,忍唱陽關句。 我是行人,更送行人去。愁無據。寒蟬鳴處,回首斜陽暮。
榴花五月眼邊明。角簟流冰午夢清。江上扁舟停畫槳,云間一笑濯塵纓。 主人杯酒留連意,倦客關河去住情。都付驛亭今日水,伴人東去到江城。
留花翠幕,添香紅袖,常恨情長春淺。南風吹酒玉虹翻,便忍聽、離弦聲斷。 乘鸞寶扇,凌波微步,好在清池涼館。直饒書與荔枝來,問纖手、誰傳冰碗。
氣吐虹霓,筆飛鸞鳳,從來錦繡文章。謫仙才調,復見慶流芳。向自題名雁塔,不十載、德播河陽。慰民望,一麾出守,風月任平章。 清和,時欲半,呂仙庭日,正比相當。欣逢初度旦,敢獻椒觴。只恐經綸大手,應休期、便趣曹裝。愿箕宿,照臨南極,拱北遠流光。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里潼關路。望西都,意躊躇。(躊躇 一作:踟躕) 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驪山四顧,阿房一炬,當時奢侈今何處?只見草蕭疏,水縈紆。 至今遺恨迷煙樹。列國周齊秦漢楚。贏,都變做了土;輸,都變做了土。
一江煙水照晴嵐,兩岸人家接畫檐,芰荷叢一段秋光淡。看沙鷗舞再三,卷香風十里珠簾。畫船兒天邊至,酒旗兒風外飐。愛殺江南!
一輪飛鏡誰磨?照徹乾坤,印透山河。玉露泠泠,洗秋空銀漢無波,比常夜清光更多,盡無礙桂影婆娑。老子高歌,為問嫦娥,良夜懨懨,不醉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