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支 其一
側生炎夏綠陰陰,答遝曾同獻上林。
巴蜀錦封頻送騎,羅浮丹就亦來禽。
香披絳袖窺如玉,宴醉紅云勝賜金。
聞說渡江萍實赤,朵頤休負日邊心。
側生炎夏綠陰陰,答遝曾同獻上林。
巴蜀錦封頻送騎,羅浮丹就亦來禽。
香披絳袖窺如玉,宴醉紅云勝賜金。
聞說渡江萍實赤,朵頤休負日邊心。
荔枝生長在炎熱的夏季,綠葉濃密成蔭,曾經與眾多貢品一同進獻皇家園林。巴蜀之地用錦緞封裝,頻繁派快馬運送;羅浮山的荔枝成熟后,也作為珍禽般被呈送。剝開紅色的果殼,香氣四溢,果肉如玉石般瑩潤;宴飲時荔枝堆如紅云,這等美事勝過皇帝賜金的榮耀。聽說渡江有紅色的萍實,但大快朵頤時莫要辜負了來自帝王的心意。
側生:指荔枝生長于南方(古以南方為側)。
答遝(tà):同“沓”,連續、眾多的樣子。
上林:漢代皇家園林上林苑,此代指宮廷。
錦封:用錦緞包裹封裝,形容進貢的珍貴。
送騎(jì):快馬傳送。
羅浮:山名,位于今廣東惠州,以產荔枝聞名。
丹就:指荔枝成熟,顏色紅如丹砂。
絳袖:比喻荔枝紅色的果殼。
紅云:形容荔枝堆積如紅色云霞。
萍實:傳說中楚地的吉祥果實,此處借指珍稀之物。
朵頤:指大快朵頤,享受美食。
日邊心:代指帝王(日喻帝王)對臣民的關懷或期待。
荔枝自古為南方珍果,唐代起即有進貢傳統(如“一騎紅塵妃子笑”)。此詩或作于荔枝進貢盛行的朝代(如明、清),通過描述巴蜀、羅浮等地荔枝的進貢過程及宴飲場景,反映當時荔枝作為貢物的特殊地位。
全詩以荔枝為中心,從生長環境、進貢過程寫到宴飲享用,層層鋪陳其珍貴,既展現荔枝的鮮美,也暗合古代“貢物表忠心”的傳統,語言精致,意象豐富,是一首典型的詠物應景之作。
無奈狂風日日催,東君欲去復徘徊。應緣眾卉羞相并,故遣妖姿最后開。
彈指光陰廿五年,男兒奚必受人憐。壯心夙具凌云志,生計誰謀負郭田。拔劍有悲還斫地,閉門無事只談天。傳書未脫床頭稿,且語羲和漫著鞭。
微行入麥去斜斜,才過深林又幾家。一色生紅三十里,際山多少石榴花。
若無一切心,何用一切法。佛說一切法,為除一切心。若人解實相,于中無虛誑。說與不說同,是即名最上。實相未全融,語默空花同。而復結空果,后進不能通。何故不能通,緣師指落空。依妄不歸實,師子墮邪宗。二妄相依墮,帶累千萬個。因一人道虛,萬類皆招禍。不了卻自心,只管說他過。將謂佛法僧,也似陳行貨。倒床吃不得,苦痛忍難過。曉夕無把捉,又見火輪磨。始悔我自錯,無福轉加禍。未得將為得,未證將為證。妄想一剎那,果招沙劫病。皆是自欺心,不依佛慧命。六度未能圓,五戒猶未定。口說一切無,貪嗔轉增盛。人問道如何,胡應全無性。此不見性種,三界魔民蟲。眾生若遭遇,萬劫墮貧窮。自壞他亦壞,自聾他亦聾。自墮彼亦墮,自空彼亦空。究竟還如佛,萬像一鏡中。若能如是解,可表警凡籠。
冰作懸珠雪作團,瑤林蓓蕾不勝寒。獨憐微月碧山夜,卻抱芳心寄遠難。
涪江駛清瀏,四山玉連環。中有一掌平,萬井浮晴煙。鶯花隨世界,妙語發天慳。公來抉其秘,作堂娛燕閒。襲芳皆俗好,伐木友士賢。念昔白波洶,止沸談笑間。熙熙春臺樂,誰知有今年。初度沸歡謠,愿公眉壽延。移此世界春,浩蕩彌八埏。
地勝當春早,身閑愛景幽。微風吹積水,盡日飏虛舟。客至解懸榻,魚來避直鉤。機心本不動,猶恐駭群鷗。
靜中應自識先幾,寄跡醫門識者稀。野質早時經水鑒,閒身終老制荷衣。交游祇擬論心久,生死寧知與愿違。潞水秋風梁苑月,定從白鶴往來飛。
野草散輕煙,柔桑翳朝日。牧童無雜事,起即驅牛出。牛牧日以肥,乃思用爾力。東風藹然至,楊柳春鳩鳴。徘徊以相對,動此安居情。薄田二十畝,及時自須耕。浸谷不數日,谷芽亦已生。微云釀成雨,陰陰漸為晴。樹林延暝色,日落原野晚。飛鳥各就棲,我亦荷鋤返。酌酒茅檐下,披襟以自遠。不惜四體勤,所幸饑寒免。力耕全我真,形不為外役。晴明固為佳,風雨亦安適。抱屋溪流清,開門遠山碧。不知桑麻長,但覺行徑窄。愿言素心人,往來慎杖策。
相對青螺十二鬟,荒祠煙翠有無間。一峰定化瑤姬去,千載行云竟不還。
法司兵法信如何,曾拜當年馬伏波。銅柱嵯峨凌石塔,瘴江明凈出煙蘿。歸田老叟無稱頌,入樹秋聲當凱歌。我在滄洲聞信息,也攜樽酒舞漁蓑。
貧賤憂不足,富貴思有馀。刀錐競蠅睫,憤郁諒何舒。彼美函關叟,冉冉驅牛車。賢哉顏氏子,簞瓢恒晏如。沐侯本雄達,?綺夙所居。戰勝愿為勇,道積生膏腴。邁心絕浮艷,游目閱冥虛。俟彼天光發,永以謝昏衢。
老將殘喘付皇天,擺落塵愁心自仙。不卜不巫仍不藥,時行時坐復時眠。牛乎馬也從他喚,人也鬼乎信我緣。何況悠悠身后事,可能一世計千年。
亂時曾作將軍寨,平世今為佛氏宮。
風語華言豈足憑。任人指定作明徵。幽蘭捏造三生眷,香草流傳四海朋。騷下酒,梵旁燈。凡情艷想兩俱冰。夢游仙曲無名氏,心出家庵有發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