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韻诇徐徑坂
圣斷鋤奸不大聲,
傳聞側席遲幽人。
人今天民之先覺,
幡然風俗還振振。
圣斷鋤奸不大聲,
傳聞側席遲幽人。
人今天民之先覺,
幡然風俗還振振。
圣上決斷鏟除奸邪不事張揚,傳聞急切側身等待隱逸賢才。您本是黎民中的先知先覺,風俗因此迅速恢復興盛氣象。
圣斷:帝王的決斷。
側席:側身而坐,形容急切期待的樣子。
遲:等待。
幽人:隱逸的賢士。
先覺:指先知先覺、覺醒早于常人者。
幡然:迅速轉變的樣子。
振振:興盛、和樂的樣子。
此詩為和韻酬答之作,當是詩人與徐徑坂(可能為南宋學者徐僑)以詩唱和時所作。結合'鋤奸''遲幽人''風俗振'等內容,推測創作于南宋中后期,詩人借詩肯定帝王清除奸邪的決斷,同時推崇徐徑坂作為'民之先覺'引領風俗的作用,反映出士人對改善社會風氣的關注。
全詩圍繞'鋤奸''求賢''興俗'展開,前兩句贊帝王沉穩決斷、渴求賢才,后兩句頌友人引領風氣之能,主旨明確。語言平實而意蘊深遠,既體現對政治生態的肯定,亦寄寓對賢士推動社會進步的期待,是一首典型的酬和言志之作。
昔予祗行役,驅車向中原。中原饑饉馀,氛祲日以煩。白骨亂如麻,黯然銷神魂。朱門郁蕭條,哀哀諸王孫。君今復持節,翩翩過夷門。不知周遺民,今有幾家存。況今旱為虐,五月黃塵昏。知君負經濟,雅志念黎元。當其授簡時,應為廢朝飧。莫以董賈筆,虛負鄒枚言。愿賡云漢篇,歸來達至尊。
重陽過后補登高,深入茫茫云霧巢。七十二峰忽不見,低頭雙屐在重霄。
枚卜云山醉隱居,可能無地置屠蘇。駕飛鴻去翔寥廓,羨殺高人李上都。
官舍沈沈絕塵俗,萍蹤幸此同棲宿。燃燈相映兩窗紅,泚筆平分半池綠。尊中美酒取次斟,架上奇書更互讀。驊騮騰踏萬里云,附尾之蠅亦追逐。
夜將半,簾幕向叮當。醉臥牙床難入夢,起看新月暗生光,螢火點紗窗。
勞師指示安心法,欲覓心安總未能。夜半披衣時自起,一庭殘月浸觚棱。
如俯層臺,洞視靡遺。如持懸鑒,罔有蔽虧。
芙蕖出水高作盤,夜來著雨聲珊珊。客愁萬種滴未盡,離夢五更敲欲殘。翠衾生寒花氣濕,庭階無人蟲唧唧。起看綠柄仍扶疏,何處湘靈鼓瑤瑟。君不見芭蕉葉梧桐枝,離人一聽思千里,亦有潸然墮淚時。闌前不復植此種,恐經百感凋華姿。今宵忽聽荷盤雨,依舊閒愁千萬縷。乃知古來壯士多悲心,不用當筵怨歌舞。
鏡湖中有月,處士后無人。荻筍抽高節,鱸魚躍老鱗。
松筠淹雨雪,桃李逐風塵。不有梅花樹,誰回天地春。鐵石挺孤標,冰霜抱貞素。一笑桃李空,嗟哉歲云暮。
路當歙縣境,水是浙江源。竹樹知誰氏,風光似故園。峰頭嵐翠合,石齒浪花翻。舉棹聞雷處,嘉禎感贈言。
八十丈晴虹臥影,一千頃碧玉無瑕。幾多風月輸詩客,無限葦蘆屬酒家。
白雪肌膚白玉鞍,渾身俊氣許人看。若知稼穡艱難處,肯把黃金鑄彈丸?
都將仙跡點江濱,云鶴休論幻與真。若道一飛成渺漠,也同三醉混風塵。傷心秋水湘娥怨,刺目君山太白嗔。縱是巴陵無限酒,幾時能中獨醒人。
子云拙可嗤,佳節甘蕭索。喜得同心人,相招共相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