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徐徑坂衡陽使君韻示林敬則
千仞岡頭一振衣
共嗟鳳德臥郊扉
近鋤蕭艾知天意
會見朝陽露欲晞
千仞岡頭一振衣
共嗟鳳德臥郊扉
近鋤蕭艾知天意
會見朝陽露欲晞
在千仞高岡之上抖落衣塵,眾人皆感嘆賢德之士隱居郊外。近日鋤去惡草方知天意所在,不久將見朝陽初升露水漸干。
千仞:形容山極高,古代八尺為仞。
振衣:抖衣去塵,常喻指高潔自守的行為。
鳳德:典出《論語·微子》,以鳳凰喻賢德之人,此處指林敬則等才德兼備者。
蕭艾:艾蒿類惡草,常喻奸佞小人。
晞(xī):干燥,此處指露水在朝陽下蒸發。
此詩為和徐徑坂(衡陽地方長官)之作,贈林敬則。創作背景或為南宋士人交游唱和之際,作者借詩表達對賢才的重視、對時局的觀察(如‘鋤蕭艾’暗指整頓吏治),以及對林敬則等后輩的勉勵。
全詩通過自然意象與典故結合,既贊美賢德之士的高潔,又暗含對清除奸佞、順應天意的肯定,最后以朝陽露晞的景象收束,傳遞出對光明前景的信心,體現了宋詩‘以理趣入詩’的特點。
入門堪笑復堪憐,三徑苔荒一釣船。 慚愧四鄰教斷火,不知廚里久無煙。
鷗雨分涼,魚云織暝,一蓬山色依然。瘦影斜陽,碧天搖夢成煙。仙山依舊無消息,奈東風、換了啼鵑。剩樽前、點點殘紅,飛近箏弦。 憑欄休說當時事,只叢祠簫鼓,流水鴉邊。一片凄陰,可堪送我華年。天涯何處無芳草,到春深、便覺堪憐。好留連、未是黃昏,休促回船。
春水綠吳舲。江湖聽雨程。二十年、夢醒銀燈。又是江南梅子熟,有幾點、打窗聲。 殘月冷如冰。愁人心上明。一絲絲、淚寫吳綾。門外綠楊風正起,休念與、落花聽。
本待將心托明月,誰知明月照溝渠。
興亡千古繁華夢,詩眼倦天涯。孔林喬木,吳宮蔓草,楚廟寒鴉。 數間茅舍,藏書萬卷,投老村家。山中何事?松花釀酒,春水煎茶。
阿房舞殿翻羅袖,金谷名園起玉樓,隋堤古柳纜龍舟。不堪回首,東風還又,野花開暮春時候。 美人自刎烏江岸,戰火曾燒赤壁山,將軍空老玉門關。傷心秦漢,生民涂炭,讀書人一聲長嘆。
西風信來家萬里,問我歸期未? 雁啼紅葉天,人醉黃花地,芭蕉雨聲秋夢里。
望長安,前程渺渺鬢斑斑。南來北往隨征雁,行路艱難。青泥小劍關,紅葉湓江岸,白草連云棧。功名半紙,風雪千山。
對青山強整烏紗。歸雁橫秋,倦客思家。翠袖殷勤,金杯錯落,玉手琵琶。人老去西風白發,蝶愁來明日黃花。回首天涯,一抹斜陽,數點寒鴉。
疏星淡月秋千院,愁云恨雨芙蓉面。 傷情燕足留紅線,惱人鸞影閑團扇。 獸爐沉水煙,翠沼殘花片。 一行寫入相思傳。
為誰忙,莫非命。西風驛馬。落月書燈。青天蜀道難,紅葉吳江冷。兩字功名頻看鏡,不饒人白發星星。釣魚子陵,思莼季鷹,笑我飄零。
林深藏卻云門寺,回首若耶溪。 苧蘿人去,蓬萊山在,老樹荒碑。 神仙何處,燒丹傍井,試墨臨池。 荷花十里,清風鑒水,明月天衣。
青苔古木蕭蕭,蒼云秋水迢迢。紅葉山齋小小,有誰曾到?探梅人過溪橋。
萋萋芳草春云亂,愁在夕陽中。短亭別酒,平湖畫舫,垂柳驕驄。一聲啼鳥,一番夜雨,一陣東風。桃花吹盡,佳人何在,門掩殘紅。
同年同日又同窗。不似鸞凰。誰似鸞凰。石榴樹下事匆忙。驚散鴛鴦。拆散鴛鴦。一年不到讀書堂。教不思量。怎不思量。朝朝暮暮只燒香。有分成雙。愿早成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