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 題日酣川靜野云高石畫
日酣川靜野云高。遠山遙。碧迢迢。千里孤帆一葉任風飄。莫話灘頭波浪險,波平處,自逍遙。
昏昏天地太無聊。系長條。釣鯨鰲。且對江光山色酌香醪。其奈眼看人盡醉,悲濁世,續離騷。
日酣川靜野云高。遠山遙。碧迢迢。千里孤帆一葉任風飄。莫話灘頭波浪險,波平處,自逍遙。
昏昏天地太無聊。系長條。釣鯨鰲。且對江光山色酌香醪。其奈眼看人盡醉,悲濁世,續離騷。
陽光和暖,河川靜謐,郊野云兒高高飄。遠處的山巒隱隱約約,一片碧綠延向遠方。千里江面上,孤帆如一片葉子任風飄游。不必說灘頭浪濤多驚險,波平浪靜處,自有一番逍遙。天地昏沉實在無趣,系起長繩,欲釣巨鯨大鰲。且面對江光山色,斟滿美酒共飲。無奈眼看眾人皆醉,悲嘆這渾濁世道,只能像屈原那樣續寫《離騷》。
酣:指陽光充足、和暖。
迢迢:形容遙遠、綿長的樣子。
醪(láo):濁酒,此處泛指酒。
鯨鰲(jīng áo):傳說中巨大的魚和龜,比喻宏大的目標或非凡的抱負。
其奈:無奈、怎奈。
續離騷:化用屈原《離騷》典故,指繼承其批判現實、堅守高潔的精神。
此詞或為詞人觀“日酣川靜野云高”石畫后所作。創作背景可能與文人借畫抒懷的傳統相關,詞人面對畫中明麗江景,觸景生情,結合自身對時世的感慨(“悲濁世”),借題畫之機抒發對現實的不滿與精神堅守。
全詞通過描繪江景與自我行為(獨釣、飲酒),由景入情,先寫自然之逍遙,后轉寫世態之渾濁,最終以“續離騷”點明主旨,表達對高潔品格的堅守和對現實的批判,兼具山水之趣與家國之思。
春到文昌滿縣花,御杯高處講無遮。微茫雨色團傾蓋,錯認青陽是白沙。
酌酒繁花外,沉酣預短筇。不為塵俗累,饒有古人風。
獅子峰千仞,南當五老尊。芙蓉標玉柱,瀑布蔽天門。月影松間石,風吟峽上猿。茅堂無結構,恐動白云根。
側觀陰陽秘,屈信理相干。綿綿遞靈化,感應固無端。日燠繼以陰,急流生回瀾。時至拙為巧,數窮賢亦難。達人貴順動,直當生死關。
過節放歸群吏醉,愛詩留共一交吟。無愁不吊羅江水,須上湖山坐綠陰。
回風攪霰墜茫茫,花片偏宜樹底藏。剡水空長人不在,瑤琴未弄指先僵。
羈旅壺觴亦歲華,不知何處是天涯。宜春綵帖新傳勝,守歲椒盤更頌花。剪燭似添更漏永,題詩偏動客懷賒。知君戀闕情無限,每憶鳴珂謁帝家。
天涵地育王公旦,德備才全范仲淹。萬世直教懸日月,肯如秋雨謾廉纖。
我行長夏之封丘,紅塵罨汗汗不流。東鄰苦酒苦于藥,西舍濁醪濁似油。馬頭黃綬令勿跪,恐有當時高蜀州。拜迎官長亦細事,鞭撻黎庶將何求。一官大小各有味,不置齒舌應即休。諸君異日但北首,看我歸騎凌清秋。
繡戶常相憶,陽臺未有期。西風吹雁去,說向薄情兒。
總想佇花深里。和你,看春歸。著花時節卻人杳,因惱。蝶雙飛。
鑿破蒼崖已失真,又添行客眼中塵。請君看取他山石,不費工夫總法身。
誰推雙轂繞天飛,短發蕭疏蚤是遲。腸斷金錢門外月,曉天秋露稻花時。
松老風高萬壑濤,養成雛鶴待鳴皋。直林秋晚悲搖落,咫尺家山入望勞。
去剡游閩避世喧,清風寥邈典刑存。峰前鳥宿無名樹,祠下僧敲有月門。高尚端如上九蠱,含章更類六三坤。偏師勝后詩無敵,正要公來與共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