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詩二十七首 其十三
連旬梅雨暗人家,
甚阻支筇一徑斜。
待得晴明蔭新綠,
追涼風帽側烏紗。
連旬梅雨暗人家,
甚阻支筇一徑斜。
待得晴明蔭新綠,
追涼風帽側烏紗。
連續十多天的梅雨讓人家籠罩在陰暗中,嚴重阻礙了拄著竹杖走在斜徑上的腳步。等到天氣晴朗,新綠的樹蔭下,追逐涼風,烏紗帽歪向一側。
連旬:連續十多天。
梅雨:初夏時節持續較長的陰雨天氣。
支筇(qióng):拄著竹杖,筇為竹杖。
蔭新綠:新長出的綠葉形成的樹蔭。
風帽側烏紗:烏紗帽因風吹或動作而歪斜,形容閑適自在的狀態。
此詩當創作于江南梅雨時節。古代文人常以季節變換為題材,捕捉日常細微感受。詩中“連旬梅雨”“晴明新綠”的描寫,反映了詩人對自然時序的敏銳觀察,或作于閑適居家時,通過記錄天氣變化與出行狀態,傳遞平淡生活中的小確幸。
全詩圍繞梅雨前后的生活場景展開,前寫陰雨阻礙出行的不便,后繪晴日追涼的輕快,以簡練筆調刻畫季節轉換中的生活片段,體現詩人對平凡日常的詩意捕捉,語言質樸而富有畫面感。
我昔魔宮?,所作無不獲。魔事偶然止,亦得暫休息。今我厭魔樂,皈心向空寂。魔仍不時至,分我清凈席。我自忽為魔,魔豈強我即。但令一切空,無縳亦無釋。魔當住魔天,我當安我宅。
久客辭梁苑,長途入宛丘。故人一握手,千里散離愁。秉燭寒砧夜,開尊片月秋。翻思桃葉渡,系馬醉青樓。
行到山深處,禪林迤邐開。云從雙劍起,泉自半空來。境別浮屠塔,真空明鏡臺。捫蘿登絕頂,臨眺重徘徊。
文章心印老傳家,閒弄湖霜拭劍花。時事令人添白發,只憑書味養靈芽。
英雄有命在文章,豈惜飄零蜀道長。談笑不須同太傅,功名自可與汾陽。青蓮一去無仙客,金粟重來只醉鄉。白玉盤中雙照影,輸君華發似秋霜。
擢穎疑瑤華,攀條亂素手。酣歌不自聊,助予一搔首。
紅蠟妝梅冷未黏,柳條偷暖作纖纖。高樓殘白誰家雪,盡日天寒不捲簾。城圍殘雪寒催曉,宮近晴云暖欲春。誰覺風光添一線,玉壺漏水報雞人。
山頭涼雨過,一夜溪聲急。向曉下藤床,開門飛泉入。
絮飛沙走幾曾休,歸棹狂南每頂頭。自信江湖容我老,不知天意欲誰留。浮名未有毫毛蓋,真樂剛尋十五秋。風土東吳應不惡,擬攜妻子作仙游。
才趁金風傳彩仗,弱水望蓬瀛。闔閶千萬,駕青鸞空明。又見天魔狂舞,仙樂飛聲。流霞傾處,折了蟠桃獻瑤觥。紅襟亂笛,玉指調笙。一抹銀鉤暈茜云,香動蓮影步虛清。不妨芳景長駐,且歡笑三生。
麑班剝落錯古錦,麚角輪囷生肉芝。呦呦誰見呼群態,憶在秋山扈從時。霜林楓葉動秋山,誰道呦呦物性閑。同類呼群更媒禍,世間何處不黃間。
蛛蒙黃畫屏初暗,塵澀金門鎖不開。六十馀年望雕輦,赭袍曾是映宮槐。
五嶺南來祝壽星,天倫燕樂賦長庚。風塵海內皆朋友,桃李園中有弟兄。泉石未應淹歲月,芝蘭猶喜挺階庭。介眉酒熟斑衣舞,松菊長留晚節馨。
野外籬邊爛漫香,晚風孤影弄霓裳。飛花滿地無人管,卻趁春泥上燕梁。
我不能奮身霄漢攀蛟龍,手攬日月登玄宮。揚帆浩溟泛滄海,玉芝若木空相待。燕京骯臟誰與憐,拜趨公府心欲穿。桂薪玉粟猶爭煬,羸馬青衫愁著鞭。虎顙張侯髯半雪,綺裘繡帶腰環玦。晦跡田生燕市豪,藏名管子遼東杰。斗酒夜過玄寧觀,按劍悲歌耳雙熱。酒酣樂極氣益振,投瓊角勝雄三軍。六緋的爍真堪羨,宛轉瑤盤走朱電。勢窮一叱顏色同,星燦渾疑鬼神變。滿堂大笑冠絕纓,獲雋翻令肝膽驚。張侯賀我凈玉觥,隔筵交酢了不爭。嗚呼!人生得喪何榮辱,世事紛紛易翻覆。塞叟底須憂失馬,鄭國焉知夢分鹿。下堂罷酒客復醒,春月皎皎河漢清。明朝卻出邯鄲道,回首徒含郭隗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