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頌六十五首 其二十八
西來無意,遍天遍地。
玉兔東升,金烏西墜。
老鼠咬床頭,貓兒正憨睡。
莫教動著渠,動著便禍事。
二祖動著招禍上身,天寧今日開眼失利。
西來無意,遍天遍地。
玉兔東升,金烏西墜。
老鼠咬床頭,貓兒正憨睡。
莫教動著渠,動著便禍事。
二祖動著招禍上身,天寧今日開眼失利。
佛法西來本無刻意,卻遍滿天地之間。月亮從東方升起,太陽向西方落下。老鼠正啃咬床頭,貓兒卻酣睡未醒。千萬不要驚動它,驚動便會招致禍事。二祖當年因動念求法而招禍上身,天寧今日雖睜眼說法卻反顯失利。
西來:指達摩祖師從印度東渡中國傳禪宗心法。
玉兔:代指月亮,傳說月中有玉兔搗藥。
金烏:代指太陽,傳說日中有三足金烏。
渠:方言,指代前文的老鼠或貓兒,此處泛指事物。
二祖:禪宗二祖慧可,傳說其立雪斷臂求法于達摩。
天寧:或指作者所屬寺院(天寧寺),或為禪僧自稱。
此偈為宋代禪僧所作,屬《偈頌六十五首》組詩之一。創作于禪宗興盛時期,旨在以通俗語言開示弟子,強調‘平常心是道’,反對刻意求法的修行誤區。
全詩借自然現象與生活場景,結合禪宗祖師公案,闡釋‘無意任運’的禪法核心。語言質樸,寓意深刻,體現禪宗‘觸事皆真’的觀照方式,是宋代禪門開示偈的典型代表。
仙翁棲紫霞,
顏童鬢不華。
客來問玄機,
笑指菖蒲花。
野燒荒荒連紫塞,寒風獵獵捲黃塵。
久?瘦骨支冰雪,還振雄心敵鬼神。
磨劍半生虛售世,著書千載枉驚人。
桂叢且謾招歸隱,春滿桃源自問津。
燕歸聽笛,記往時堂前,王謝衣冠。三月鶯花,一城梅雨,尋芳策馬偏難。
綺懷彊寬。倚小樓、羅袖風前。指云山、一角清涼,斷橋流水釀春寒。
時節到今難說,早青溪瘦柳,換了歌蟬。簪菊籬邊。棲香樓外,愁心待寫濤箋。
恨無畫船。載小紅、煙月嬋娟。問么蟾、不少憂思,倚欄誰共看。
去年今夜他鄉月。病酒兼傷別。
今年又見月團圞。贏得今宵身在、故鄉看。
人生幾度逢今夕。莫問陰晴缺。
茫茫合向醉中過。自把一尊清酒、酹嫦娥。
峻極惟嵩峰,二室東西翼。
漢柏當其陽,后隱少林壁。
玉岫冒青霞,朱巖表瓊石。
使者持節來,云中二龍白。
顧謂李少君,太乙召為客。
王烈得赤文,惟有嵇康識。
飛舉忽上征,名記丹臺籍。
縹緲笙鶴音,相迎此山側。
羽節夾道行,斑麟去無跡。
吾將采三花,還山煉金液。
紅樓一簇柳千條,
隔岸誰家紫玉簫。
好是曉風殘月里,
送人帆影過蘇橋。
共母一屋下,
寧知屋欲然。
不須譏寡智,
相哺政堪憐。
我詩每覺就匆匆,
君句由來詠嘆中。
愛我更能憐我友,
誰云南北馬牛風。
起照青銅已鬢斑,早衰不似舊容顏。
塵埃苒苒行其野,霜雪紛紛陟彼山。
稍憶輟耕棲壟上,不堪待罪久行間。
陽臺自笑云無定,華表應疑鶴未還。
城堞陰陰,又隱約野山,四野蕭瑟。寶屑吹塵,酒香黏雨,胡兒鄴下遺跡。畫簾影隔,佩環風動高樓側。事寂寂,都付、牧童牛背數聲笛。
行客幾輩,立馬斜陽,北原高低,無限秋色。說當年、殘碑沁血。沙沉還有斷金戟,磷火夜深青未滅。倚嘯何處,休問舊日銅駝,上東門外,幾多荊棘。
山徑崎嶇路轉賒,
隔林時見野人家。
風光信與天南別,
三月溪桃未著花。
面面溪山小畫圖,山行不盡翠模糊。深林遺廟知誰祀,煙雨東風啼鷓鴣。
臨溪橋畔柳毿毿,橋下溪流碧似藍。煙雨畫圖行七日,不知春夢繞江南。
石磴盤盤臥濕云,山深瑤草不知春。馬頭忽見梅如雪,縱有輕寒不著人。
空谷無人響暗泉,隔溪茅屋見炊煙。東風故遣飛花出,知是桃源別有天。
菜花風過又清明,深巷簫聲記賣餳。
畫好終須摹古意,才疏每愧負時名。
居憑樓閣神先曠,案有琴書氣自清。
更欲移家遠城市,五湖煙月不勝情。
沙門何處人,攜手俱滅跡。
深入不動境,乃知真圓寂。
有時歸羅浮,白日見飛錫。
飄飄一雁落寒空,
步步追空覓雁蹤。
蹋破草鞋跟已斷,
巍然獨坐大雄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