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家雜興 其二
白云護山村,紅葉隱茅屋。
門前跨板橋,戶后羅修竹。
牛閑系道旁,磨癢向古木。
是時秋風高,霜重粳稻熟。
老農顏色喜,早晚食新谷。
惟苦欠文墨,舉動成鄙俗。
今年幸有秋,送子入里塾。
白云護山村,紅葉隱茅屋。
門前跨板橋,戶后羅修竹。
牛閑系道旁,磨癢向古木。
是時秋風高,霜重粳稻熟。
老農顏色喜,早晚食新谷。
惟苦欠文墨,舉動成鄙俗。
今年幸有秋,送子入里塾。
白云籠罩守護著山村,紅葉掩映著茅草房屋。門前橫跨著木板小橋,屋后羅列著修長翠竹。耕牛悠閑地系在道旁,正蹭著古木止癢舒服。此時秋風高高吹起,嚴霜濃重粳稻已熟。老農臉上滿是歡喜,早晚就能吃到新谷。只苦惱缺少文化筆墨,言行舉止顯得粗俗。今年幸好有了好收成,便送兒子去村里私塾。
羅:排列,羅列。修竹:細長的竹子。
磨癢:蹭癢。
粳稻:水稻的一種,米粒短而粗,粘性小。
里塾:古代鄉(xiāng)村中的私塾,是兒童啟蒙學習的場所。
此詩當為詩人觀察鄉(xiāng)村秋景與農家生活后所作。秋季是稻谷成熟的豐收時節(jié),詩中‘霜重粳稻熟’點明時間,老農‘送子入里塾’的舉動反映了古代農民在解決基本生計后對文化教育的樸素追求,體現(xiàn)詩人對鄉(xiāng)村生活的細致關注。
全詩以清新筆觸描繪山村秋景與農家生活,前半鋪陳田園風光,后半聚焦老農情感變化,既展現(xiàn)豐收之喜,更突出農民對教育的重視,于平凡中見真實,是反映傳統(tǒng)鄉(xiāng)村生活的生動之作。
春云別殿倚平臺,問道恭承步輦來。講席平依丹地轉,經函近對御筵開。凝旒晬穆聞天語,委佩從容列上臺。圣學方隆恩禮茂,儒臣長此奉康哉。
黃河漫漫浸城郭,濁浪崩奔惡風作。桑麻千頃變滄溟,忽見中流出臺閣。臺上老人八十馀,北窗高臥夢華胥。當時汲井有深慮,一家幸免今為魚。玉雪郎君盡清楚,堂上舉觴堂下舞。泥金紫誥日邊來,象笏朱衣照門戶。大夫食邑開壽張,五云作篆懸高堂。愿得河清一千歲,朝朝望闕謝君王。
二月三日雨不歇,桃花杏花吹作泥。積壘可憐飛燕苦,傷春無奈杜鵑啼。關河氣轉風云合,邊塞烽多草樹迷。老我疏狂思舞劍,興來不待五更雞。
香辟春寒玉辟塵,流蘇斗帳醉和春。一雙明月都無價,寂寞人間第二人。
束發(fā)事搜奇,覽觀希有遇。登山寄遠情,泛水蕩輕趣。洪浸杳無涯,百川從海注。柔風漾布帆,一葉橫江溯。低回黃木灣,躑躅冷風御。旭日漸瞳矇,遠近浮輕霧。塔影澹寒光,游目堪寄寓。悠蕩豁我心,小憩偕道侶。嚴霜舟不前,蛟龍吼風雨。隱隱落雁溪,泛泛依鳧渚。天地無古今,倏忽奄歲暮。不見古昔人,盡被名所誤。輕舟恣遠游,馀者安足慕。
紛紛眼底今何時,悶到還看此數(shù)枝。欲向花前發(fā)浩嘆,飄然未入古人思。雨多雨少顏如故,風去風來根不移。安得此花知世事,常開聽我賦新詩。
碧海瞰危亭,波光混大清。曠懷知樂此,夷險本來平。
大地焦枯雨澤空,往曾拋簡震潭龍。只今無限焦枯地,汝卻昏昏詐耳聾。
每為思親賦白華,江頭修祀薦蘋花。百年幾度逢重九,四海何時定一家。遺俗舊沾麟趾化,故宮誰起黍離嗟。知君醉把東籬菊,更上高亭待日斜。
梅雨挑燈憶畫翁,瑯玕搖影出秋空。素心休比燕支價,淡泊人傳淡泊風。
此夜潮興東海東,如潮焰火熾寒空。島藩隱隱騰王氣,漢帝年年歌大風。萬里愁心來闕下,一分春色動杯中。小兒不管換人世,睡若團龍氣若虹。
五夜文光切上臺,三春晴色繞蓬萊。桃花漫向秦源覓,棣萼先從漢殿開。紫氣絪缊紅日駐,清歌搖曳彩云來。丹砂勾漏容相問,六翮從君跨九垓。
二宮有警無嚴蹕,賤妾徒為虜雛匹。假如青冢向黃昏,不若金刀照白日。白濡一縷愿隨終,煙沙漫漫霜雪容。令人想見旌貞石,氣敵雙高湖上峰。
小雨疏陰響,高風綠幕斜。冷吹能卻暑,細滴不妨花。輕濕苔痕滑,連陰草色加。路長車馬少,暫喜息飛沙。病身常自力,杖屨及比鄰。繼日傷霖雨,深居若避人。陰苔無數(shù)綠,秋草一番新。入夜添涼冷,書燈頓可親。
人生本虛舟,汎汎隨去住。名韁苦縈之,奔走在道路。空馀袒括悲,滂沱幾春露。金閨幸通籍,恩湛亦希遇。九原如可作,日色射銀鷺。依稀見羹墻,聲容非像塑。心濃地轉隔,夜永夢屢屢。墓門有芭蕉,松桂亦無數(shù)。日落玄猿啼,黃能掛高樹。兒身恨飛鳥,有翼可飛度。天王重柔遠,歸使每嫗煦。館伴勞近臣,皇華載馳騖。行行古融州,好近星火鋪。六年今始歸,一日見墳墓。黃麻當此時,有不論物故。寂寥人散后,星月鬼神聚。咿嬰或曲跽,天降此翁嫗。誰無生子孫,唯此稱獨步。兒心尚哽咽,不及生反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