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家暮春二首 其二
行飯獨相羊,扶藜過野塘。
晴光生蝶粉,暖律變鶯吭。
麨美群兒競,蠶饑小婦忙。
深知游宦惡,窮死勿離鄉。
行飯獨相羊,扶藜過野塘。
晴光生蝶粉,暖律變鶯吭。
麨美群兒競,蠶饑小婦忙。
深知游宦惡,窮死勿離鄉。
飯后獨自漫步閑逛,拄著藜杖走過野塘。晴朗陽光映出蝶翅粉光,溫暖氣候讓鶯聲變腔。炒麥粉香引得孩子們爭搶,蠶兒饑餓使得年輕婦女正忙。深深知道游宦生活的惡劣,就算窮困至死也不要離鄉。
相羊:即徜徉,自由自在地行走。
藜:藜杖,用藜的老莖做的手杖。
暖律:溫暖的節候。律,古代用來校正樂音標準的管狀儀器,以管的長短來確定音階,又以十二根長短不同的律管,吹出十二個高度不同的標準音,以確定樂音的高低,這里借指節候。
吭:喉嚨,這里指鶯鳴聲。
麨:炒麥粉。
具體創作時間地點不詳。詩人可能在游宦途中,看到鄉村暮春的美好景象,聯想到自己在外奔波的游宦生活,從而創作此詩,表達對家鄉和鄉村生活的向往。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游宦的厭惡和對家鄉的眷戀。其特點是通過鄉村生活場景描寫,自然流露出情感。在文學史上雖不算著名,但反映了詩人對生活的感悟和情感傾向。
肺病兼脾病,葵花復槿花。
閑猶常不樂,老欲更何加。
客訝添新犬,童喧斷小蛇。
窮居非得句,持底謝年華。
寂靜無所為,宴坐觀我天。
此心儼不動,豈即非圣賢。
孰謂軻也死,斯文遂無傳。
鳳麟有嘴角,煎膠寄遺編。
斂之入方寸,可續千古弦。
世人不識察,自眩良獨難。
仲舒聊下帷,子云姑草玄。
與世留醫方,良醫其舍旃。
貌顛神定楊明府,聽聵思聰趙廣文。
此老足成三釣叟,相望各占一谿云。
賓旸客邸偶胥會,華父家園誰共醺。
為報包山舊喬木,欲來系馬說新聞。
三百年來工五七,追雅媲騷誰第一。獨聞彭城陳正字,向來得法金華伯。
終古不朽語言在,以詩教人人不識。善學少陵而不為,殆如孟子不言易。
世人往往談神仙,便欲插翅登青天。邀尋道士學服餌,朝呼暮吸夜煉煎。
換骨一語曾未悟,未辦黃庭修內丹。俗流無骨但有肉,蝦蟆敢競驪龍先。
姚合許渾精儷偶,青必對紅花對柳。兒童傚之易不難,形則肖矣神何有。
求之雕刻繪畫間,鵠乃類鶩虎勝狗。由陳入黃據杜壇,當知掬水月在手。
后生可畏嘗聞之,君友何人師者誰。雙井白門浣花脈,實字用正虛用奇。
鬰輪袍曲異箏笛,藐姑射姿無粉脂。梯危磴絕不可近,尚有簡齋橫一枝。
駿駛元奇崛,馴良蔑等倫。
窮途曾盡力,徒步始傷神。
未易營阿堵,何由肖乞銀。
佛書端可信,當復轉人身。
料我今誰識,交君日漸深。
相看如骨肉,有志各山林。
佐酒無珍具,成詩每痛箴。
晝逢常夜別,雨阻定晴尋。
蕭條垂柳映枯荷,金碧樓空水鳥過。
略剩繁華猶好在,細看冷淡奈愁何。
遙知堤上游人少,漸覺城中空地多。
回首太平三百載,錢王納土免干戈。
再見湖東岸,遷居傍廢城。
鷺群窺釣石,荷氣馥棋枰。
歉歲難羈旅,泥途厭步行。
幽懷徯清話,豈不向君傾。
志大終癡拙,年衰合老成。
口無談世事,身不要時名。
偶后諸人死,猶余幾日程。
灰心良已是,拊髀未須驚。
別后生涯兩更微,裹糧東路是耶非。
我才疋馬荒山出,公亦輕帆下水飛。
市酤未成投轄飲,閑枰聊解爛柯圍。
會須一騁吳山目,同上嚴家九隴磯。
欲雨雨不墮,謂晴晴無期。
秋陰白日暗,黯淡寒云垂。
華盛不長保,百卉忽已衰。
蕭颯枯草中,嘉菊遺妍姿。
淵明但熟醉,不作騷人悲。
悲更盛于騷,俗士焉得知。
感極每欲死,唯酒能寬之。
幸有杯中物,勿惜時一持。
行舟觀岸樹,意若有不足。
豈惟檉柳楊,亦頗間篁竹。
猥瑣匪大材,誰謂真不曲。
北風稍向南,南風稍向北。
弱質不自由,隨風作反復。
我家有喬松,似是千秋木。
下無藤蘿纏,上無禽鳥宿。
清陰蔭百畝,毅然立于獨。
八風吹不動,矧肯變寒燠。
是可托吾廬,隠居于此卜。
焉能江湖間,浪與此輩逐。
旅宿殊難穩,宵征敢告勞。
三聲雞未動,五丈月猶高。
險路紆羸馬,寒飚穴敝袍。
枯林影中過,恐或有梅梢。
逾月黃梅雨,河流屢溢涯。
蟻宮危智伯,螢燭困欒巴。
忽喜迎初日,猶嫌見早霞。
淡晴城外路,緩馬過荷花。
歲窮猶此客,不早見幾微。
豈易賒鄰醞,何慚典故衣。
余寒當有幾,小忍未為非。
野燒回青潤,春山飽蕨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