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陳先輩陪陸舍人春日游曲江
劉超游召郤詵陪,
為憶池亭舊賞來。
紅杏花旁見山色,
詩成因觸鼓聲回。
劉超游召郤詵陪,
為憶池亭舊賞來。
紅杏花旁見山色,
詩成因觸鼓聲回。
劉超被邀游玩,郤詵相陪,是因為回憶起池亭往日的賞游而來。在紅杏花旁能看見山色,詩興因聽到鼓聲而觸發寫成。
劉超:東晉官員,此處借指參與游玩之人。
郤詵(xì shēn):晉代人,以賢良對策高第被拜為議郎,這里也借指陪游者。
池亭:指曲江池的亭臺。
鼓聲:可能是曲江游玩時的某種信號或游樂場景中的聲音。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但從詩題可知,是詩人和陳先輩陪同陸舍人春日游覽曲江時所作。春日曲江是文人雅士喜愛的游玩之地,當時社會可能處于相對穩定、文化繁榮的時期,文人之間常有游賞唱和活動。
這首詩主旨是記錄春日游曲江的經歷與感受。其特點是借景抒情,語言清新。在文學史上雖影響不大,但反映了當時文人的生活情趣和創作風貌。
船隨金浪依蘆轉,鴉負殘陽繞樹回。異國名湖堪極目,遠山如畫展高臺。十年風雨深懷冷,竟日歡娛百念開。多謝殷勤兼熟約,虎丘鄧尉共尋梅。
卑棲一枝足,高舉入云層。大鵬非斥鴳,斥鴳非大鵬。卑高各有適,小大不相能。歸去木蘭溪,溪魚美可罾。
元化浩無端,人生八纮間。靈臺妙不測,神圣何假言。太極諒斯存,一貫誠非難。興言理絕弦,獨抱瑤琴彈。
荊門驛路草萋萋,郢樹連云曉色迷。因憶兒時賞心處,女貞楊柳夾濠堤。
詞翰知名有幾人,東家住近不相親。久傳筆勢行蛇蚓,又說詩篇照鬼神。伐木未聞鶯出谷,停云空望雨清塵。春風門巷蒼苔遍,獨少林逋履跡新。
瀛洲見海色,潮來如風雨。初日照寒濤,春聲在孤嶼。飛帆落鏡中,望入桃花去。
積雪覆墻陰,天寒氣轉深。室虛瓶貯粟,藥盡橐無金。對酒長妨飲,消愁只苦吟。伏生經欲授,誰解口傳音。
八盤嶺上雪偏清,萬斛瓊塵作一傾。空里仰看都不見,碧山映得卻分明。
漢水白離望,月落山黑時。堤頭石不平,走馬誰家兒。儂住襄門西,而在漢水北。浮橋不著纜,郎詎得儂識。大舶何處來,落帆向濃滸。高靴白帢子,識是真州估。
露殘紅冷瘞荒宮,招隱萋萋思八公。時彥不諳丹鼎事,但從雞犬學摩空。
風柳動蕭疏,寒星浸寥落。中宵四寂然,時有游魚躍。汀沙落席帆,岸柳縈單舸。小市遠微茫,簇水初燈火。
結宇蕪煙際,披紗柳浪間。新鶯同客到,微雨絜春還。呼取隔籬酒,看他何處山。重來須蕩槳,荷葉已斑斑。
每憶東甌郡,柑花入夢香。市人無素服,田婦亦紅妝。鱟蟹豐漁戶,犀珠聚?商。年登猶足樂,何必殢錢塘。君住平陽縣,無家不讀書。計偕今已廢,師授未應疏。兵革崩騰后,衣冠喪蕩馀。別懷似難寫,吾道竟何如。
表里山河號盛強,太平民力盡耕桑。原田高下魚鱗比,村舍橫斜鳥翼張。稚子負薪依曲徑,老翁牧犢臥前岡。恍然風物皆吳楚,只欠茅廬對夕陽。
寇陷吾鄉今二日,連宵列炬似星分。如何去此三十里,家中消息杳無聞。咫尺干戈皆逆境,連綿雨雪助妖氛。兀坐此身同槁木,恍然不復辨朝曛。風雪爐存半死灰,每聽人語輒驚猜。眼穿屢揖親知問,愁極忽傳兒子來。足繭荒墟煙慘澹,魂飛間道石崔嵬。經過且勿談辛苦,闔室無虞已幸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