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席 其一
兩岸風花赴彩筵,共憑水寺一流連。
大江波漾驪珠色,滄海僧留梵宇煙。
冠蓋并酣瓊島宴,魚龍亦識使君船。
野人醉倒歌鐘夜,漫借雙林半榻眠。
兩岸風花赴彩筵,共憑水寺一流連。
大江波漾驪珠色,滄海僧留梵宇煙。
冠蓋并酣瓊島宴,魚龍亦識使君船。
野人醉倒歌鐘夜,漫借雙林半榻眠。
兩岸的鮮花在風中搖曳,仿佛奔赴一場華美的盛宴,大家一同憑借著水邊的寺廟盡情地流連賞玩。大江的波浪蕩漾著如驪珠般的光澤,海上的僧人留下了梵宇的裊裊香煙。達官顯貴們都盡情沉醉在這如瓊島仙境般的宴會上,就連水中的魚龍似乎也能認出使者乘坐的船只。我這山野之人在歌鐘喧鬧的夜晚醉倒,隨意地借寺廟的半張床榻入眠。
祖席:餞別宴。
彩筵:華美的筵席。
驪珠:傳說中驪龍頷下的寶珠,這里形容江水波光。
冠蓋:指達官顯貴。
使君:對州郡長官的尊稱。
野人:詩人自謙之詞。
雙林:原指釋迦牟尼涅槃處,后泛指佛寺。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推測是詩人參加一場餞別宴會時所作,當時可能有達官顯貴聚集,宴會上氣氛熱鬧,詩人在這樣的環境中有感而發。
這首詩描繪了祖席宴會的熱鬧場景,展現了達官顯貴的奢華與宴會上的歡樂氛圍。同時融入了佛教元素,增添了空靈之感。在文學上,體現了詩人較高的語言駕馭能力和藝術表現力。
早緣文字得聲名,佳句流傳盡可稱。讀到青蒲當日疏,其他猶可是難能。
擬抱琵琶已暮遲,寒鴻不識最高枝。花催上苑何須詔,瑞獻春明不待詩。置酒宜逃劇秦夢,圍爐但話美新時。洛城自有銀花樹,繒帛相纏嘆四夷。
絲絲垂柳拂金溝,學就宮娃舞態柔。莫遣落紅飄一點,長門春色不禁愁。
春山道士不飲酒,顏如丹渥氣如虹。不是出山歸較晚,貪看明月過橋東。
跂遠日悠悠,聊從一葦謀。心微迎鳥語,意適俯魚游。暮雨仍相續,前灘未可柔。滅明村火出,孤纜向昏投。
舞陽去葉眼眉親,下蔡迷歸上蔡門。毛襪皮鞋休浪踏,足間無不古人塵。
嚴陵物色動新年,解纜春回七里船。繡嶺更宜殘雪映,釣臺高并客星懸。灘聲乍合三江壯,山勢遙臨百越偏。此日青陽瞻帝座,羊裘深愧昔人賢。
漢時修覺寺,唐代上皇題。蒼翠驅津筏,虛空轉石梯。江聲文井外,山色武陽西。寂寞僧房里,曾容名士棲。
落落風標四坐傾,翩翩豸繡五花明。星分井絡承天寵,路轉江門識使旌。三尺清平幾官府,一經忠孝舊家聲。行邊好景還堪畫,綠水芙蓉繞郡城。
年少洋洋過閭里,諸生袞袞登省臺。雕蟲末技筆徒禿,射虎良弓石為開。道在未應隨世變,身強不得眩時來。君看塞上翁家馬,造物戲人如小孩。能賦《子虛》有司馬,不見邑宰無澹臺。綠嗔草力隨風偃,丹愛葵心向日開。稻過閒田鴻盡去,芹香舊壘燕還來。丈夫能受孤遺托,唯有公孫活趙孩。
師山山主文章伯,有弟能詩妙活人。坐擁落梅終日雪,夢回芳草滿池春。光華海上三珠樹,祥瑞人間一角麟。小阮近來書更好,蠻箋半幅筆如神。
上卻籃輿卷卻簾,曉寒旋索熟衣添。孤松已自三千丈,更在仙山第一尖。
古香堂中古仙柏,手種桂樹今蒼蒼。遠分靈種自月窟,靜愛天香來帝傍。嘉賓列坐綠承宇,稚子讀書花滿床。唐諸王孫在何許,且對小山歌斷章。
一雨溪暴喧,渡溯各阻絕。散策緣溪行,荒徑半明滅。洪流卷白波,高秋凈巖列。十里不見人,蛙鼓亦親切。大鍊隱幽谷,居民生計拙。祖孫執世業,放木編竹篾。重茅得休蔭,簞瓢猶堪設。不聞城中事,安知海寇烈。嘅余遭世亂,遠來求餔啜。椿萱不得侍,妻孥不能挈。顧彼羲皇人,不覺五情熱。固窮亦無計,俯仰愧前哲。
一帶關河向北流,黃云衰草不勝秋。征人更有思鄉夢,羌笛休吹《出塞》愁。嚴整甲兵陳虎旅,靜聽金鼓擁貂裘。臨風卻憶江南客,紈扇輕紗笑倚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