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廣漕劉元舉謝趙相茶二首 其二
方圭圓璧貢春前,
上相分頒自九天。
何止芳薌禦魑魅,
要知紅日在斜川。
方圭圓璧貢春前,
上相分頒自九天。
何止芳薌禦魑魅,
要知紅日在斜川。
在春天之前,方形和圓形的茶餅作為貢品獻上,宰相從朝廷將茶分發給眾人。這茶何止是香氣能抵御鬼怪,更要知道它象征著如紅日般的希望在斜川之地。
方圭圓璧:指方形和圓形的茶餅,古代茶常制成特定形狀。
上相:指宰相。
九天:指朝廷。
芳薌:芳香。
禦魑魅:抵御鬼怪,這里可能有比喻能驅走不好的事物之意。
斜川:可能是一個特定的地方,也可能有象征意義。
此詩應是在宰相賞賜茶葉的背景下創作。當時可能處于朝廷有一定活動或禮儀,宰相將珍貴的春茶分發給下屬。詩人作為受賞者,懷著感激和積極的心境寫下此詩。
主旨是表達對宰相賞賜茶葉的感激與贊美,突出茶的珍貴和積極意義。其特點是意象運用巧妙,語言典雅。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反映了當時的社交禮儀和文人心態。
登崖無坦蹊,下瀨無平波。尋常即千里,奈此巇阻何。朝躋青陽硤,暮入萬牛渦。見之令人老,況乃身所過。賴有萬頃陂,洗我心煩痾。
端的西來了世緣,有身寧肯自謀安。殷勤療病肱三折,去住無心指一彈。貝葉翻馀清磬在,梵音飄斷暮鐘殘。祇今雙樹婆娑影,空鎖靈山片月寒。
人起魚皆驚,燈休室如晝。素娥何所苦,頓比前宵瘦。月意誠太孤,耿耿終無語。碧落在窗前,徘徊吾與汝。林影何蒼蒼,池光何皎皎。夜色不勝清,轉愁天欲曉。
人愛中秋月色同,忽驚涼雨翳昏鐘。如何只隔一重膜,不見仙家天柱峰。
壁紗題夢無痕。釵股怨輕分。余香猶在,綢繆細裹,發鬌嫣云。涼透單衾驚夜起,望天涯、誰賦招魂。綺窗開了,遙星暗墮,月色微昏。
海岱惟青遺一老。禁垣清切親曾到。獨直固勞非所好。誰信道。才如權相從來少。把酒自歌還自笑。醉中萬事都齊了。絕唱清歌仍敏妙。聲窈窕。行云初遏漁家傲。
中林有幽華,乃擅一國香。終年不自見,道路草木長。應知當門病,要謝移根傷。終恐荷鋤人,溯風襲流芳。紉之瓊瑤佩,致彼君子堂。永捐盈腰艾,扈服不可忘。
聞健即收身,歸耕躬馌餉。詩中句堂堂,床頭春盎盎。寒花晚更香,霜節老益壯。相對無俗情,端的羲皇上。
一枝碧芙蕖,似向明湖插。志業能累人,如意空拄頰。鵲山古洞天,寒食幻煙雨。踏雪有奇情,試為吳兒語。濟南有此湖,便欲江南壓。瀟灑元裕之,波間看玉塔。伏流忽涌出,如觀茶鼎煎。安得好事人,更尋金線泉。避熱向何處,清風滿鐵祠。懷人不可見,菡萏在清池。云歸山蒼然,云起化為佛。云幻佛亦幻,真相定何物?龍潭龍已去,惟見石嶕峣。為龍長寫照,夭矯欲沖霄。人事堪勝天,有術在因地。立國莫如農,為君言水利。萬樹飽經霜,千峰留夕陽。摩挲看山眼,莫負好秋光。石刻燒已殘,樓觀亦何有。盤谷覓題名,苔花翳誰某。真人乃非人,大患在有身。身滅神亦滅,其人安能神?獨往將安歸,釣名終不實。何如潛亭人,意中輕得失。
忘了堂堂六尺身,鬼花生艷幻微春。絕憐蟻窟無分曉,迷盡古今多少人。
休沐遇良辰,愛第一名園,堪避炎夏。步修徑、綠竹影隨人,鳳尾枝枝瀟灑。枇杷正熟,飛鳥共、金丸疊下。更虛亭、是處清香透,有風荷相亞。何意重游向此,頓凄然、情緒難話。暗想舊日攜佳伴,盡留連忘夜。盟言在、芳蹤杳杳,驗遺跡、淚痕沾惹。怨詞欲盡書箋素,還遭故人罵。
老老恩波今及老。詔書前日新頒到。視膳慈寧先嗜好。隆孝道。慕逾五十前王少。想見天顏溫色笑。東朝上壽稱觴了。易俗功深神且妙。來窈窕。德齊任姒消驕傲。
高人擺塵鞿,厲俗非小補。朝來漉酒巾,談笑易圭組。百年全始終,一節照今古?;厥茁暲麍?,車輪正旁午。
哭斷東風轉有情,俄驚滿面笑容新。當時飲水今猶醉,別是桃花半點春。
南行天轉涼,向夕海愈綠。成連去何之,風濤自終曲??嗫h道猶龍,于陵操如蚓。海若無是非,坐看落日盡。棲棲旋兀兀,忽忽復遲遲。趙女言微中,阿誰似若癡?箕斗不能神,獨愛橫天彗。借汝為掃除,一豁平生意。長歌還入關,垂老氣更烈。挾山超海意,剩為兒女說。白日金騰涌,蒼波雪散飛。海山與兜率,何處是真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