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寄楚中舊游
蠛蠓浮去傍高蘿,千里秋空對寤歌。
霜落雁低衡岳影,月明人遠洞庭波。
頻年玉塞燕支老,別苑金盤白露多。
夜靜湘南倍蕭瑟,二靈清淚碎云和。
蠛蠓浮去傍高蘿,千里秋空對寤歌。
霜落雁低衡岳影,月明人遠洞庭波。
頻年玉塞燕支老,別苑金盤白露多。
夜靜湘南倍蕭瑟,二靈清淚碎云和。
像蠛蠓一樣渺小的我漂泊在高蘿旁,在千里秋空下獨自醒來悲歌。寒霜降臨大雁低飛,映著衡岳的影子;明月朗照,友人遠隔,只有洞庭的波浪。多年來塞外的紅顏老去,別苑里金盤上白露漸多。夜晚靜謐,湘南更顯蕭瑟,娥皇、女英的清淚仿佛碎了云和之瑟的樂音。
蠛蠓:一種小飛蟲,這里比喻渺小的自己。
寤歌:醒時悲歌。
衡岳:即衡山,五岳之一。
玉塞:指玉門關,代指塞外。
燕支:即燕脂,代指女子。
二靈:指娥皇、女英,傳說她們是舜的妃子,舜死后,她們淚灑湘竹,投湘水而死。
云和:古代琴瑟等樂器的代稱。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從詩題“中秋寄楚中舊游”可知,是中秋時節詩人寄給楚中舊友之作。當時可能詩人漂泊在外,看到中秋之景,引發對舊友的思念和自身境遇的感慨。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友人的思念和自身的感慨。其特點是意境雄渾凄涼,借景抒情與用典相結合。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具重大影響,但展現了詩人較高的藝術技巧和情感表達能力。
墜殼紛紛滿樹間,
更拋墻外費防閑。
暗中仍被揶揄笑,
此老冬烘可熱瞞。
恥化頑仙羽,新宮待爾題。
河山雙劃斷,物論片言齊。
脈望徒吞字,蟾蜍未映迷。
寒陵勞坐臥,極目去蹤低。
木瓜香遍鐘山道,桂子倩人斜插帽。歌搖朱雀桁前花,酒濺烏衣堂下草。
十年浪跡浮云杳,畫檻生煙無客到。沙家零落寇家貧,若個琵琶傳賀老。
輕裝破浪沖天塹。醉里吳鉤看不厭。催人兩鬢是雙丸,伴汝孤帆惟一劍。
五湖煙景從今古,唉乃蓮歌游女艷。縱令珠履曳侯門,只抵黃梁眠客店。
平山堂外青螺閣,廿四橋邊流水咽。無端擊筑動悲歌,俠骨難教脂粉抹。
銜杯仰視浮云滑,搖筆堪追秋興八。蕪城煙景不勝愁,舞帳牽蘿空夜月。
馬蹄踏遍平沙闊,別院時聞笙管咽。霜前白雁已南飛,潑墨愁看鴉陣抹。
紅槽滴酒真珠滑,炊熟黃粱尋衛八。風吹殘柳碧星稀,門外轆轤鳴曉月。
虬松碧瓦云邊闊,堤上鳴泉流且咽。胭脂兩靨斗新妝,獺髓尤憐眉際抹。
臨池綺席壺觴滑,公子遨游溝丈八。琵琶少婦鬧紅樓,個個酥胸斜抱月。
回頭吳楚風煙闊,離思渾如枯澗咽。東華撲面軟塵多,慚愧何郎連汗抹。
莼羹羨爾沾唇滑,作者七人今有八。垂虹秋色最關情,知向長橋看串月。
夜氣全收紫翠屏,巾車及此款冥冥。
谷涵積雨如相應,山枕頑云不肯醒。
墻角薜蘿留墜甃,林梢燈火辨疏星。
茲游未信天能阻,漫向龍公浪乞靈。
逶迤岳下共徘徊,次第登臨一徑開。
寺護荒煙鄰虎窟,潭浮肅氣近龍臺。
青山暮影隨波轉,白雪高吟愛月來。
為叩僧門聊一問,紅塵何處是蓬萊。
五十頭顱,早已覺、飛騰景暮。愁眼看、蜂黃蝶粉,草煙花露。莫做陽臺云雨夢,休懷渭北春天樹。悵城闉、多少踏青人,紅塵路。
懷古恨,憑書訴。傾國貌,障羞妒。記山陰陳跡,群賢星聚。對景裁詩真漫與,看花不飲成虛負。問落紅、千點總隨流,歸何處。
別語無多別思催,祇今蠟炬半成灰。
劉蕡曾上千言策,龐統應非百里才。
鶴徑掃開殘月路,馬蹄蹋碎亂云堆。
此行莫道增惆悵,分得清風兩袖來。
湖上花,掩映綠窗紗。
曲院風搖仙子步,蘇堤春醉美人家。爛漫自交加。
堪競賞,開遍海棠花。
曉起一枝和露折,午陰幾樹帶溪斜。十里燦晴霞。
忽憶他時襄水上,惡風半夜撼春雷。
舟人捩舵聲同泣,客子扶床面已灰。
仰荷皇天全薄命,信知浮世等輕埃。
汝今歸去復何似?回首世途誠險哉。
臥聽清吟銷篆縷,抵得紅簫否。香挹素馨微,方曲疏簾,不辨涼生處。
老懶心情渾漫與,剩訂花閒譜,學道未應妨,笑問維摩,可是朝華誤。
不肯隨波自直鉤,
一朝以道佐成周。
后來亦有人于此,
只把漁竿空白頭。
司馬人何在,眠牛跡已徂。
南山猶有隙,石室抑何愚。
深洞疑藏鹿,荒碑自止烏。
凄涼千古意,吟眺數躊躕。
東風吹雨破花慳??蜌謺詨羯?。
有人斜倚小屏山。蹙損眉彎。
合是一釵雙燕,卻成兩鏡孤鸞。
暮云修竹淚留殘。翠袖凝斑。
戲續春寒賦,閑賡午醉詩。
煎茶小石鼎,酌酒古銅卮。
曝日龜浮沼,營巢鵲墮枝。
村深無客過,幽興與誰期。
幽談不盡坐寒宵,懶性真能遠市朝。臥向好山猶是夢,飲從鄰叟不須招。燈前白發人俱健,身外浮名念已銷。他日里中還結社,一溪風月醉蘭苕。
折竹聲頻夜已沉,夢寒應繞玉山岑。溪容隔歲將移棹,草色逢春映盍簪。雨暗細評高士傳,地深時見古人心。明朝更有南池約,吟對梅花思轉深。
隔簾風絮正漫漫,點壑穿巖好醉看。冷色映貂秦嶺上,凍云浮檻越溪寒。低回玉女凝妝素,偃蹇山翁得句難。笑索梅花轉墟曲,杳然清夢落江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