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頭流水歌三疊
隴水下隴頭,東西南北流。
浮萍逐隴水,一去不復收。
隴坂回九折,七日乃得越。
如何下隴水,瞬息成訣絕。
隴水下隴頭,東西南北流。
浮萍逐隴水,一去不復收。
隴坂回九折,七日乃得越。
如何下隴水,瞬息成訣絕。
隴水從隴頭流下,向東西南北各個方向流淌。浮萍隨著隴水漂流,一旦離去就不再回來。隴坂迂回曲折有九道彎,要七天才能翻越過去。為何這流下隴坂的水,瞬間就成了永別之水。
隴頭:隴山的山頂。隴山在今陜西、甘肅交界處。
浮萍:一種水生植物,隨水漂流。
隴坂:即隴山,山勢曲折。
訣絕:永別
此詩可能創作于古代文人或游子在隴山一帶行旅之時。隴山地勢險要,是古代交通要道,行人在此往往面臨艱難險阻和與故鄉的離別,詩人在這樣的情境下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抒發漂泊之愁和離別之痛。其特點是情感真摯,以景寄情。在文學史上體現了古代行旅詩的特色,反映了當時人們的生活狀態和情感世界。
晨朝操瓢勺,襁負及子孫。重趼五里至,后先爭一門。涓滴未入口,假息半游魂。須臾見人色,果腹椅樹根。幸脫胥吏手,眾施歷歷存。殿角旭射光,群飲聲泉奔。施者見受人,舉體同春溫。取意快目前,冥報奚暇論。安得嗣旬月,更使被遠村。
貫虹樓上舊藏書,充棟橫陳富五車。亂部柳州屯野馬,倒流蘇海簇蟫魚。多同魯鼓亡章法,恰肖秦篇拾燼馀。閱月晴窗勤檢葺,已從玩愒悔當初。
一萬邊兵不立功,卻令婁敬自和戎。犬羊不伏稱臣妾,甘拜君王作婦翁。
夕陽闌角,正花枝低裊。曾共春人倚闌笑。屬橫塘那畔,雙宿鴛鴦,切莫待、翠蓋亭亭枯了。珠簾留一般,等得儂來,還怕紅樓上燈早。剛是月初三,直恁嬌多,畫不出、兩眉纖小。恨玉漏、宵深漸催人,祝海水添伊,也應嫌少。
幾夜已生蝴蝶夢,三年辜負鷓鴣班。
據關酋虜遲來庭,角吹樓船去不停。靺鞨晴波搖夕照,貔貅小隊列津亭。村村榕蔭濃垂綠,朵朵蓮峰遠送青。醉倚吳鉤一長嘯,魚龍驚起晚風腥。
三參軍事歸權握,賤務區區日倍增。卻笑近賢銜署貴,時人虛號一條冰。
積翠屏山曲。遍河陽銅官金谷。一聲杜宇,驚起一枝躑躅。愁絕春歸花與鳥,江南望帝魂猶蜀。泣露啼紅,淚痕相續。何事司花頻促。此地擅鶴林清福。亂開殷紫猩紅,照人心目。丹樓葉綻榴房火,絳霄錦覆杯中醁。影映幔亭,光搖銀燭。
兩鎮雄藩控制長,防秋千騎繞邊墻。龍門山遠開天險,馬市臺高壓大荒。霜戟曉連沙草白,蜺旌晴卷塞塵黃。風生坐嘯尋常事,難得威棱憺朔方。
西方達磨問歸程,衣缽都留作么生。正道眼空嫌長物,如何更帶履同行。達磨將身帶履歸,殷勤分付缽和衣。更和衣缽將歸去,免與中原講是非。佛自無言人自訛,但留衣缽說能多。假令和履多留下,誰奈沙門頰舌何。
獨立長溪畔,閑望聊散愁。紅霞憐反照,黃菊傲深秋。木落山添瘦,天寒水自流。羅網近加密,點點滿汀州。秋風吹葦白,秋氣塞村城。消長陰陽理,榮枯物候情。燕歸無喜色,雁去有哀聲。佳麗江南地,從今寂寞生。
吳市吹篪客,閒來伴衲衣。似因玄理妙,益覺俗塵非。落日停滄海,寒云擁翠微。竹壚煨芋栗,談笑坐忘歸。
金杯綠酒薦菖陽,玉手輕調雪盌涼。猶憶舊家重午宴,釵頭符綴鳳雙翔。葵花向日獻紅芳,不見隨風柳絮狂。睡起竹窗清似水,胡床獨坐午陰涼。柴門細雨曉慵開,綠樹陰籠一徑苔。老子眼花今日較,起尋枸杞點茶杯。盡情好鳥隔窗呼,墻角新苔上酒壺。卻羨承平無個事,看花酩酊老堯夫。文章閣老舊名門,玉署清閑醒夢魂。應憶廉園花似海,朝回會客酒千尊。翠屏山下水清泠,茅屋荒苔綠滿庭。不是不歸歸未得,移文誰與謝山靈。
瓊臺峙海曲,博奧窮寰宇。史文繁復系,經義衍猶補。論道殊恥今,多藝亦侔古。微特崇文朝,星云燦可睹。
燼香陷爐側,饑鼠竄荒坳。佛鐙澹微明,隙光出林梢。棲鳥靜相依,見慣亦安巢。何人炤無寐,夜聲風雨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