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江紅 過平原縣東門,謁顏魯公祠
殘照城東,風急處、暮笳聲咽。正卸轂、平原祠外,前行瞻謁。
作郡回思天寶日,九重樂極金甌缺。驀然聞鼙鼓,起漁陽,霓裳歇。
衛彈邑,千秋節。爭坐位,千金貼。只拒降斬使,是何忠烈。
猶有祠堂傳俎豆,更存心跡書碑碣。羨雙雙姓字,弟兄香,常山舌。
殘照城東,風急處、暮笳聲咽。正卸轂、平原祠外,前行瞻謁。
作郡回思天寶日,九重樂極金甌缺。驀然聞鼙鼓,起漁陽,霓裳歇。
衛彈邑,千秋節。爭坐位,千金貼。只拒降斬使,是何忠烈。
猶有祠堂傳俎豆,更存心跡書碑碣。羨雙雙姓字,弟兄香,常山舌。
夕陽殘照在城東,狂風勁吹處,傍晚的胡笳聲嗚咽。我剛下車,在平原祠外,向前走去瞻仰拜謁。回想起顏魯公在平原郡任職時是天寶年間,那時帝王享樂至極,國家山河破碎。突然聽聞戰鼓聲響,安祿山在漁陽起兵叛亂,宮廷的霓裳羽衣舞也停止了。顏魯公堅守彈丸之地,在千秋節時有所作為。他寫下《爭坐位帖》,盡顯風骨。他只知道拒絕投降、斬殺叛使,是多么的忠誠壯烈。如今還有祠堂祭祀他,更有他的遺跡和碑碣留存。真羨慕顏氏兄弟二人,顏杲卿如常山舌般寧死不屈,他們的姓氏都散發著芬芳。
卸轂:下車。
作郡:指顏真卿任平原太守。天寶:唐玄宗年號。
九重:指帝王所居之處。金甌缺:比喻國家破碎。
鼙鼓:戰鼓,這里指安祿山叛亂。漁陽:安祿山起兵之地。霓裳:《霓裳羽衣曲》,這里象征著宮廷的享樂生活。
衛彈邑:指顏真卿堅守平原郡這一彈丸之地。千秋節:唐玄宗生日。
爭坐位:指顏真卿的書法作品《爭坐位帖》。千金貼:形容其書法珍貴。
俎豆:祭祀用的器具,這里指祭祀。
常山舌:指顏杲卿(顏真卿之兄)被安祿山叛軍殺害時,罵不絕口,不屈而死。
此詞創作時間不詳。平原縣有顏魯公(顏真卿)祠,詞人路過此地進行瞻仰拜謁。當時可能社會局勢動蕩,詞人觸景生情,借顏真卿、顏杲卿兄弟在安史之亂中的忠烈事跡,表達自己的情感和對國家命運的思考。
這首詞主旨是歌頌顏氏兄弟的忠烈精神。其突出特點是將歷史與現實相結合,通過對顏氏兄弟事跡的描寫,展現出強烈的愛國情懷。在文學史上,它以其深沉的情感和獨特的藝術手法,為后人了解和感受顏氏兄弟的精神提供了生動的文學載體。
蓮宇經臺花正香,白云深映竹邊房。清游惜共林僧別,行聽微鐘到學堂。
三韓形勝寧終棄,海上傷心失霸權。五十年間幾甲午,八千里外又烽煙。共知常武堪重賦,誰勒燕然第二篇。天意幸留元老在,益州好整舊樓船。
立國有常理,恩威撫要荒。胡為決藩籬,坐使寇及堂。憑高寓遠目,中原氣蒼茫。昔時冠蓋地,今日爭戰場。玉輦幸朔漠,金椀出北邙。腐儒獻奇策,碧衣坐稱昂。儻無濟時略,何以綏四方。蒼生未蘇息,慨嘆情內傷。
百戰歸來氣未松,紫泥又起作元戎。樓船萬艓三山外,塞馬千群百粵中。舉目山川渾各異,傷心風景不相同。明年事了朝天去,銅柱東邊第一功。
去國何遲遲,青山一丈攜。春風已三月,逐虎桃花蹊。既聞糞金牛,又傳化寶雞。仰首笑碧落,拂袖凌丹梯。左虬右文豹,穩駕無人擠。如何牧馬濱,尚有問津迷。勞因豚往賀,詭從禽遇奚。惜哉昆吾鋒,徒有斫溝泥。所以衡門士,折矢釋孤麛。上岡抱黃犢,樞戶衣皸犁。中心藏皓潔,面上蒙黝黧。家有黃口兒,倚戶饑苦啼。掉頭去不顧,吾道無憂棲。邈哉大雅初,高征供蒸黎。淳風逝不處,去水無回低。因思駐吾顏,刀圭丸粉提。身輕騎八駿,聯三十二蹄。仙人五城樓,玄圃岌而躋。玉匣簡隱訣,金書擷幽題。誓斷區中緣,豈云藏會稽。九州黑子耳,千載誰能徯。忽然俯宗國,脊局心予凄。我有峨嵋家,結茅聊可棲。且當彌遠駕,樂志西山西。
白石山頭多白云,一峰天外獨超群。巖前若不驂鸞鶴,那得簫聲下界聞。
八駿瑤池一半歸,錦袍欲脫玉腰圍。君王手挾流星彈,莫打慈烏繞樹飛。
紫氣秦臺上碧紗,支機何處問仙槎。庭前瑞鳳啼孤竹,階下名駒列五花。南岳金珰搖彩日,東陵玉舄步明霞。當筵可認偷桃客,一笑重來阿母家。
當年同看杏園花,聚散升沉事可嗟。之子此來知有意,年家情分是通家。
次第紅情渾欲謝,綠窗不許雪梨遮。忽然飛過雙胡蝶,開到階前芍藥花。
旭日上雪檐溜懸,廣文先生猶醉眠。床頭綠樽巳交臥,解酲復倒囊中錢。開門泥濘午活活,有客騎馬來翩翩。強起梳頭煨芋栗,暖杯寒光仍四筵。
江亭春樹曉蒼蒼,樹里鶯啼也斷腸。三疊陽關須盡醉,東城門外是他鄉。
忠魂魚腹未曾消,江上雄風作怒濤。芳草美人無限思,漫天風雨讀離騷。
野人獨臥山中屋,夜半雨聲清夢熟。起來竹下一開門,秋入千峰月如玉。
清坐無憀獨客來,一瓶春水自煎茶。寒梅幾樹迎春早,細雨微風看落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