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和王似鶴考功
清宵哀角靜嚴更,睥睨高懸列宿明。
幾日風煙歸夢闊,一城砧杵客心驚。
黃金難信劉中壘,白眼堪嗤阮步兵。
悵望紫宸朝散后,晚鐘時度枕函聲。
清宵哀角靜嚴更,睥睨高懸列宿明。
幾日風煙歸夢闊,一城砧杵客心驚。
黃金難信劉中壘,白眼堪嗤阮步兵。
悵望紫宸朝散后,晚鐘時度枕函聲。
清靜的夜晚,哀怨的號角聲伴隨著嚴整的更鼓聲安靜下來,城墻上的矮墻上方,星宿明亮地排列著。多日來,風煙彌漫,歸家的夢境顯得更加遼闊,整座城里搗衣的聲音讓客居他鄉之人內心驚悸。像劉中壘那樣的賢才難以得到信任,像阮步兵那樣翻白眼的傲態實在可嗤笑。惆悵地望著皇宮,在早朝散去之后,晚鐘的聲音不時透過枕頭傳入耳中。
清宵:清靜的夜晚。哀角:哀怨的號角聲。嚴更:嚴整的更鼓聲。
睥睨(pì nì):城墻上的矮墻。列宿:星宿。
風煙:指動蕩不安的局勢。歸夢闊:歸家的夢境顯得遼闊,有難以實現之意。
砧杵(zhēn chǔ):搗衣石和棒槌,這里指搗衣聲。
劉中壘:指劉向,西漢經學家、目錄學家、文學家,曾官中壘校尉,他多次上書彈劾宦官和外戚專權,但未被采納。
阮步兵:指阮籍,三國魏詩人,曾任步兵校尉,他常以白眼看待禮俗之士。
紫宸:皇宮。
枕函:枕頭。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從詩的內容推測,當時社會可能存在一定的動蕩和賢才不被重用的情況,詩人客居他鄉,在秋夜中觸景生情,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在于抒發詩人客居的孤寂和對賢才不遇的感慨。其特點是借景抒情與用典相結合,營造出濃厚的情感氛圍。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并非十分著名,但也反映了當時文人的心境和社會狀況。
射的山前雨墊巾,籬邊初見一枝新。照溪盡洗驕春意,倚竹真成絕代人。餐玉元知非火食,化衣應笑走京塵。即今畫史無名手,試把清詩當寫真。凌厲冰霜節愈堅,人間乃有此癯仙。坐收國士無雙價,獨立東皇太一前。此去幽尋應盡日,向來別恨動經年。花中竟是誰流輩,欲許芳蘭恐未然。
先生屋角冬青樹,灑露鳴風氣益神。不似水邊烏桕葉,盡飛寒赤待青春。
尪驢背上立饑鴉,車碾沙痕一道斜。行到伊吾三月暮,落花時節未開花。
宛宛新醪熟,依依舊客過。傾予一斗酒,銷卻幾沉疴。歸棹風云急,綈袍情緒多。定期同信宿,劇有遏云歌。
滄海連云族,青山遠驛塵。回旋成小隱,想像著幽人。桃樹偏臨水,梅花諱說春。扶輿穿犖確,空翠濕衣巾。
沙木橋頭野老家,又來?檐酌流霞。坐中只欠當時客,欲寄南枝一兩花。
云水孤藤,叢林老僧。瀾翻口角,雪點眉棱。長春時節相聯蕊,破夜光明自照燈。內無絲而系蟻,外無糝而聚蠅。不起滅定,能應繁興。
江干歲晚眾芳殘,閉戶經旬意鮮歡。留得后園含翠柏,往來只合共君看。
敢復跫然望足音,年來真率亦銷沈。淡交滋味心難忘,已失涪翁又石林。
本是無心出,歸來晚更閒。風高防遠散,雨小幸時還。淡薄秋林外,寒停夕照間。同行五色伴,歲盡未還山。
成均卒業竟三冬,回首家鄉歸興濃。驛路逢春梅幾樹,客窗談別酒千鐘。霜橫古道嘶疲馬,月滿空山聽曙鐘。才識如君應不負,早攜書劍覲重瞳。
不須浪飲丁都護。自言漢劍當飛去。埽斷馬蹄痕。又將西適秦。宮牙開小茜。別浦今朝暗。雪下桂花稀。傍檐蟲緝絲。
柔桑感陽風,阿娜嬰蘭婦。垂條付綠葉,委體看女手。春蠶不應老,晝夜常懷絲。何惜微軀盡,纏綿自有時。績蠶初成繭,相思條女密。投身湯水中,貴得共成匹。素絲非常質,屈折成綺羅。敢辭機杼勞,但恐花色多。
塞上風光到柳條,煙橫戍壘馬蹄驕。天山似我雙蓬鬢,縱遇春來雪不消。
江水悠悠泛畫橈,東風何處不魂銷。春歸萬里無消息,又過垂楊舊板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