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汪魏美徐蘭生兩隱者
西山有靈隱,松桂生巖扉。
二老采薇久,十年來市稀。
駐顏留黑發,飲憾著麻衣。
一倍悲歌發,斜陽慟哭歸。
西山有靈隱,松桂生巖扉。
二老采薇久,十年來市稀。
駐顏留黑發,飲憾著麻衣。
一倍悲歌發,斜陽慟哭歸。
西山有靈隱寺,松桂生長在巖洞的門旁。兩位老者采薇隱居已久,十年來很少到集市。他們容顏未老還留著黑發,心懷憾事穿著麻衣。悲歌聲聲更添哀傷,在斜陽中慟哭而歸。
靈隱:指靈隱寺。
巖扉:巖洞的門。
二老:指汪魏美和徐蘭生兩位隱者。
采薇:相傳周武王滅商后,伯夷、叔齊不食周粟,隱于首陽山,采薇而食。后以“采薇”比喻隱居不仕。
飲憾:心懷憾事。
麻衣:古代喪服,這里可能表示隱者的樸素穿著。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從詩的內容推測,當時社會可能處于動蕩或變革時期,兩位隱者選擇隱居生活,詩人對他們的遭遇表示同情。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隱者的同情。突出特點是通過簡潔的描寫塑造隱者形象,營造出哀傷的氛圍。在文學史上雖無顯著地位,但反映了當時部分文人對隱者的關注。
人無鑒流水,當求鑒止水。
流水無定形,止水有定體。
人無鑒于水,當求鑒于人。
水鑒見人貌,人鑒見人神。
夢里到鄉關,鄉關二十年。
依稀新國土,隠約舊山川。
身已煙霞外,人家道路邊。
覺來猶在目,一餉但蕭然。
承平未必便無憂,安若忘危非善謀。
題品人材憑雅誚,雌黃時事用風流。
有刀難剖公閭腹,無木可梟元海頭。
禍在夕陽亭一句,上東門嘯浪悠悠。
薊北更千里,漢唐為極邊。
柰何今境土,不復舊山川。
虎帳兵家重,雕弓嗣子傳。
佗年勒功處,無使后燕然。
近日衰軀有病侵,如何醫藥不求尋。
軒前密葉自成幄,砌下黃花空散金。
閑看蜜蜂收蜜意,靜觀巢燕壘巢心。
非關天下知音少,自是堯夫不善琴。
江天無少異,幽鳥下晴沙。
路去山形斷,川回渡口斜。
龕巖千萬穴,店舍兩三家。
清景四時好,都城況不賒。
甕破已甘棄,言收用有方。
用時須借口,照處便安床。
不假軒窗力,能回日月光。
清平臥其下,自可比羲皇。
吾曹養拙頼明時,為幸居多寧不知。
天下英才中遁跡,人間好景處開眉。
生來只慣見豐稔,老去未嘗經亂離。
五事歷將前代舉,帝堯而下固無之。
會有四不赴,時有四不出。
無貴亦無賤,無固亦無必。
里闬閑過從,身安心自逸。
如此三十年,幸逢太平日。
覽公詩十首,起我意何多。
似藥驅疑疾,如茶滌睡魔。
月當松皎潔,山隔水嵯峨。
明日如無事,天津可再過。
曾不見????,城中類遠郊。
雖無千里馬,卻有一枝巢。
月出云山背,風來松竹梢。
頑然何所得,豈復避人嘲。
近來多病不堪言,長欲醺醺帶醉眠。
新酒乍逢重九日,好花初接小春天。
自知命薄臨頭上,不愿事多來眼前。
唯有天津橫落照,水聲仍是舊潺湲。
水寒潭見心,木落山露骨。
始信天無涯,萬里不隔物。
脫衣掛扶桑,引手探月窟。
不負仁義心,區區五十一。
何者謂知幾,惟神能造微。
行藏全在我,用舍擊于時。
每恨知人晚,常憂見事遲。
與天為一體,然后識宣尼。
中秋光景好,況復月團圓。
大抵眾所愛,柰何兼獨難。
天晴仍客好,酒美更身安。
四者若闕一,不能成此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