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京雜詩 其一
幽燕都會歷元明,九鼎遷來自舊京。天子待邊常自將,通侯出塞幾專征。南包百粵開荒服,東引三齊繞大瀛。誰使金甌終缺陷,赤眉青犢滿都城。
幽燕都會歷元明,九鼎遷來自舊京。天子待邊常自將,通侯出塞幾專征。南包百粵開荒服,東引三齊繞大瀛。誰使金甌終缺陷,赤眉青犢滿都城。
十月南天尚暑襟,幽花何怪動清吟。
半扉素蕋呈修徑,幾朶夭紅出茂林。
地借小春回暖氣,日勻疏影轉輊陰。
惟應幕府多才俊,不負行臺醉賞心。
西度天津水見沙,輕風飛蓋綠楊斜。
相逢喜到千春寺,最后方開第一花。
富媼英華當間出,東君照育想非賖。
神仙高格黃裳色,安得深根植帝家。
酒斗公家物,規摹取自然。
無時挹香酎,有象掛高天。
綠玉燒為撇,黃金打作船。
何如學嘉量,深注瓦樽前。
何代神僧機匠深,手栽珠樹作珠林。
獰龍離穴頷初鑿,老蚌出泥光易尋。
海近鮫人工迸泣,山深木客費愁吟。
開窗夜半不成寐,明月時時照我心。
朝論方知子,哀哉疾不瘳。
歌聞湘浦些,魂返岱宗游。
文雅承三世,淵源見九流。
音容如可接,圖像在瀛洲。
衲帽麻衣君勿輕,有如華袞貴難名。
人須自力方能立,事若無誠斷不成。
倚物蔓條終嫩脆,冒霜寒柏始堅貞。
男兒一副黃金骨,莫學伊阿浪死生。
御史連章乞此行,制書優遣副專城。
京都豈乏翺翔處,忠義先期去就明。
祖帳杯槃留晚色,關山草木動秋聲。
西州莫作經年計,早晚君王召賈生。
清人如玉如蘭荃,元是水晶宮里仙。貳車海陽未期月,士庶一口咸稱賢。
請言清人所以賢,清人貎莊神凜然。中扄恬夷已自得,志意高潔凌云天。
犀珠焜煌照天地,清人不為迂其視。金鐘球磬雜管弦,清人不以勞其耳。
惟視與聽尚不為,豈肯為彼回其意。是焉神照無不通,豈特視明而聽聰。
是非毀譽不立已,輕重黙與權衡同。上訚訚兮下侃侃,和以不同惠而斷。
自然民物被休賜,芬馥不馳而自遠。閩山下士狂且恫,二十八年如萍蓬。
遇公于茲心膽空,教誨憐念皆深衷。大論時聞鍧霹靂,健句每驚爭化工。
聽言觀事潛欣悅,不見累旬如歲月。作歌笥中時一閱,如對巖巖冰蘗節。
愿公保此清人躬,古來大任求明哲。
悠悠驅馬歴山川,石火光中又度年。
狼籍冷梅初著地,玲瓏幽澗已通泉。
靜思客子萬里道,那及山人一覺眠。
香飯可添茶可試,回頭鄉國兩茫然。
河梁欲上手重攜,冷語南湖百尺隄。
看即青云開羽翼,莫羞黃綬走塵泥。
文章炳蔚元摛鳳,铓刃縱橫暫割雞。
欲識長官清浄意,高堂雙宇掲曹蹊。
嶺路蟠蟠石似龍,亭軒更在最高峰。
九江山水吾家近,四祖煙霞晚色濃。
吟興不惟夸美景,行人當為破愁容。
前村有酒青簾遠,強飲巖間水一鐘。
星出云之端,石在溪之潯。天上地下相絕幾百千萬里,硯中安得有星點點明如金。
既非瑕掩瑜,又似徽在琴。我疑星之飛流運動或不居,精采誤落黟流深。
不然神靈憫惻學士久濡滯,故借光景資清吟。或有感此理,杳默難推尋。
君不見虢山之石團團有桂在中象圓月,又不見廬江之石扶疏有木相樛為寒林。
無重言,但置寒窗筆札往古研于今。大剛無睢睢,至明無陰陰。君也能如此,是真金星硯之知音。
憶昨臥碧山,蒼蒼叢桂間。
白云為屏石為枕,綠蘿長掛明月閑。
忽乘輕舟泛江水,山月隨人還在此。
白鷺驚飛宿靄間,青山倒臥滄波砥。
此時孤棹發中流,川后停波聽棹謳。
不學子猷中夜返,欲乘眀月向資州。
大暑投官亭,堂皇已頹折。
盤桓倚門戶,坐以一筦席。
昊天多清風,至此何慳惜。
及我無分寸,揮汗已盈尺。
較之渴仆長途間,猶賴此中容少息。
嗟我不如亭前馬,穩嚼青芻柳陰下。
又不如東家養畫眉,雕籠彩畫近簾帷。
一身擾擾南復北,凌寒涉暑常奔馳。
寒猶幸可沃以酒,暑真可畏非良時。
古縣居人少,歸軒喜氣多。
連天皆秫黍,蓋水有蓮荷。
宿雨云容薄,微風日氣和。
征行不辭遠,所得是吟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