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頌一百二十三首 其五
拄杖子,無向背。
東拄西撐,登山涉海。
卞璧驪珠,泥團土塊,一時粉碎。
拄杖子,無向背。
東拄西撐,登山涉海。
卞璧驪珠,泥團土塊,一時粉碎。
這根拄杖子,沒有正面背面的分別。東邊支撐西邊拄持,登山時用它,渡海時也靠它。無論是卞和的玉璧、驪龍的寶珠,還是泥團土塊,此刻都一同粉碎。
拄杖子:禪杖,禪僧常用法器,此處象征修行工具或法身。
無向背:沒有方向、正反的對立。
卞璧:指卞和所獻的和氏璧,古代稀世珍寶;驪珠:傳說中驪龍頷下之珠,極珍貴。
泥團土塊:普通泥土,喻凡俗之物;一時粉碎:喻超越分別,破除執著。
此偈當為宋代禪宗僧人所作,時值禪宗興盛期,強調'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作者以日常器物(拄杖子)和常見事物(泥團土塊)為喻,旨在破除弟子對'珍貴'與'凡俗'的執著,反映了'萬法平等'的禪宗核心理念,是禪門開示的典型文本。
本偈通過拄杖子無向背、支撐萬物,以及珍寶與土塊同碎的意象,破除對事物高低、美丑的執著,闡釋禪宗'萬法平等'的核心思想。語言質樸自然,以小見大,是禪宗機鋒與生活化表達的典型體現。
欲識古人趣,當玩古人心。古人既自得,視古猶視今。
嶺上疏松響閣,檐前修竹搖窗。月臨人影三個,鶴對閒官一雙。
一篙一尺,十篙一丈。不怕彈子磯,高高在天上。
覽遍林泉興未窮,水云蹤跡任西東。高秋碧海孤蓬月,晴日滄州一笛風。萬里乾坤來醉眼,無邊光景落詩筒。臨淵獨嘯無人和,時有馮夷舞玉宮。
先生舊隱鏡湖邊,柳屋荷汀引釣船。聽雨有時燒燭坐,看云長是挾書眠。松花春釀開山甕,菱米秋收當水田。此日嚴趨金馬召,他年應遣畫圖傳。
此花此月。一段風流徹。更好參橫斗轉,更漏斷、人聲絕。有誰秋共潔。籬菊相將發。留取歲寒心事,待此際、向君說。
風佩交橫甃石斑,寒漿傾瀉日潺潺。秋來草沒銀床冷,素綆金瓶暫得閒。
出郭問前路,度溪望千峰。曉雨送薄寒,碧嶂回秋容。人言秋思悲,我愛山色濃。歸興儻如此,宦情渾已慵。故園黃菊花,正及茱萸鐘。佳節不負人,江海愧浮蹤。
敗蘆卷雪,長汀晚、微霜尚戀歸屧。煙籠野樹,亂鴉驚起,暮笳凄咽。酒懷漸歇。奈歡意、都如墜葉。弄空波、寒星數點,鷗外半明滅。知否西窗下,一片秋聲,夜吟應怯。相思天末,又望斷、庭陰新月。北雁無書,算只悔、當時輕別。甚銀箋、一寸為寫恨萬疊。
晚林分火上篝燈,午醉淹留坐見星。樹帶鴉棲和月冷,闌扶花睡倚春醒。臨池對客看泉溜,問夜停杯數漏聲。小憩莫教窗送曙,夢思剛復繞春明。
眾禽棲息不聞聲,獨向三更月里鳴。終日勸歸歸未肯,故教枕上聽分明。
不展事,不投機。不徇緣,不答話。個是出格,轍脫窠臼。平生肝膽向人傾,相識猶如不相識。
微風不動波,瑩可照毛發。誰解與渠磨,寒空秋夜月。
世上紛紛博一盧,案頭矻矻守三馀。牢辭門外雞豚社,菜味深長手灌鋤。
三變之時。變形易體在北方。出胎墮地能居床。合口誦經聲瑯瑯。額上三午十二行。兩手不門把文章。配名天地厚陰陽。從石入金快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