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元丁巳十月奉親如臨安宿西菩寺表弟吳克仁俱焉
熙寧相望百馀年,又有人如古鐵頑。日落尚憐今夕路,月明無恙舊時山。朱紅野實堆盤里,粉白詩牌滿壁間。欲為慈顏供一笑,更留數語任渠刪。
安車未向都門移,且攬西菩一段奇。路入山腰須種樹,泉流石齒莫開池。重來坡老今誰是,出世參寥不記時。結束匆匆出門去,白云明月舊相知。
熙寧相望百馀年,又有人如古鐵頑。日落尚憐今夕路,月明無恙舊時山。朱紅野實堆盤里,粉白詩牌滿壁間。欲為慈顏供一笑,更留數語任渠刪。
安車未向都門移,且攬西菩一段奇。路入山腰須種樹,泉流石齒莫開池。重來坡老今誰是,出世參寥不記時。結束匆匆出門去,白云明月舊相知。
熙寧年間距今已過百余年,又有像古代鐵石般堅韌的人。日落時仍憐惜今夜要走的路,明月依舊照著舊時的山巒。朱紅的野果堆滿盤中,粉白的詩牌布滿墻壁。想博慈母開心一笑,再留幾句任人刪改。安車還未向都門移動,暫且包攬西菩寺一段奇景。山路進入山腰需種植樹木,泉水流經石縫不要開鑿池塘。當年蘇軾重游的人如今是誰?超脫塵世的參寥已記不清時間。匆匆整理行裝出門離去,只有白云明月是舊日相知。
熙寧:宋神宗趙頊年號(1068-1077),距慶元丁巳(1197)約130年。
古鐵頑:形容性格堅韌如鐵石般的人。
野實:野生的果實,如山間野果。
安車:古代可以坐乘的小車,此指作者奉親出行的車輛。
坡老:蘇軾(號東坡居士)的尊稱,蘇軾曾多次游歷杭州。
參寥:北宋詩僧道潛(字參寥),與蘇軾交厚,常同游唱和。
南宋寧宗慶元三年(1197)十月,作者(當為南宋文人)侍奉父母前往臨安(今杭州),途中夜宿西菩寺,與表弟吳克仁同行。此時南宋偏安江南,文人多寄情山水,作者借山寺夜宿與山行見聞,記錄奉親之孝與旅途感悟。
詩以奉親出行的視角,描繪山寺風光與旅途瑣事,既展現孝親之情,又通過追懷蘇軾、參寥等前賢,暗含對文化傳承的感慨。語言質樸真切,于日常場景中見真摯情感,是南宋文人山水紀行詩的典型之作。
康鼎談經世少雙,一時文物動虞庠。 江湖雖隔金閨籍,衣袖仍聞玉案香。 墨客幾年陪畫隼,板輿平日到蘐堂。 時清身健堪行樂,未見荊榛老鳳凰。
正月從來號履端,那堪生日遇天官。 萬尋山岳才名重,千里江湖德量寬。 菩薩像前開錦繡,老人星下爇旃檀。 區區祝頌無他意,愿見靈椿度歲寒。
萬里云間戍,立馬劍門關。亂山極目無際,直北是長安。人苦百年涂炭,鬼哭三邊鋒鏑,天道久應還。手寫留屯奏,炯炯寸心丹。 對青燈,搔白首,漏聲殘。老來勛業未就,妨卻一身閑。梅嶺綠陰青子,蒲澗清泉白石,怪我舊盟寒。烽火平安夜,歸夢繞家山。
銅梁玉壘碧云端,尺舸西風兩鬢殘。 世道多岐今已慣,人生一見古來難。 丈夫不作謀身外,巧匠那能袖手看。 月白風清雪堂夢,銀波萬頃臥龍寒。
疊嶂南奔似躍龍,逍遙樓畔識奇蹤。 云根盤地三千丈,石徇參天第一峰。 歲久已知蒼蘚合,曉來常怪翠云封。 肩輿卻過株槎路,曙色嵐光隔幾重。
草色青青柳色黃,桃花歷亂李花香。 東風不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長。
半生落魄已成翁,獨立書齋嘯晚風。 筆底明珠無處賣,閑拋閑擲野藤中。
柳條搓線絮搓棉,搓夠千尋放紙鳶。 消得春風多少力,帶將兒輩上青天。
滿朝簪發半門生,又見新書甲乙名。孤進自今開道路, 至公依舊振寰瀛。云飛太華清詞著,花發長安白屋榮。 忝受恩光同上客,惟將報德是經營。
一襟余恨宮魂斷,年年翠陰庭樹。乍咽涼柯,還移暗葉,重把離愁深訴。西窗過雨。怪瑤佩流空,玉箏調柱。鏡暗妝殘,為誰嬌鬢尚如許。 銅仙鉛淚似洗,嘆攜盤去遠,難貯零露。病翼驚秋,枯形閱世,消得斜陽幾度?馀音更苦。甚獨抱清商,頓成凄楚?謾想熏風,柳絲千萬縷。
漸新痕懸柳,淡彩穿花,依約破初暝。便有團圓意,深深拜,相逢誰在香徑。畫眉未穩,料素娥、猶帶離恨。最堪愛、一曲銀鉤小,寶簾掛秋冷。 千古盈虧休問。嘆慢磨玉斧,難補金鏡。太液池猶在,凄涼處、何人重賦清景。故山夜永。試待他、窺戶端正??丛仆馍胶樱€老盡、桂花影。
掃西風門徑,黃葉凋零,白云蕭散。柳換枯陰,賦歸來何晚。爽氣霏霏,翠蛾眉嫵,聊慰登臨眼。故國如塵,故人如夢,登高還懶。 數點寒英,為誰零落,楚魄難招,暮寒堪攬。步屧荒籬,誰念幽芳遠。一室秋燈,一庭秋雨,更一聲秋雁。試引芳樽,不知消得,幾多依黯。
殘雪庭陰,輕寒簾影,霏霏玉管春葭。小帖金泥,不知春在誰家。相思一夜窗前夢,奈個人、水隔天遮。但凄然,滿樹幽香,滿地橫斜。 江南自是離愁苦,況游驄古道,歸雁平沙。怎得銀箋,殷勤與說年華。如今處處生芳草,縱憑高、不見天涯。更消他,幾度東風,幾度飛花。
孤嶠蟠煙,層濤蛻月,驪宮夜采鉛水。汛遠槎風,夢深薇露,化作斷魂心字。紅甆候火,還乍識、冰環玉指。一縷縈簾翠影,依稀海天云氣。 幾回殢嬌半醉。翦春燈、夜寒花碎。更好故溪飛雪,小窗深閉。荀令如今頓老,總忘卻、樽前舊風味。謾惜余熏,空篝素被。
白石飛仙,紫霞凄調,斷歌人聽知音少。幾番幽夢欲回時,舊家池館生青草。 風月交游,山川懷抱,憑誰說與春知道?空留離恨滿江南,相思一夜蘋花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