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幸神皋亭應制
清蹕喧黃道,乘輿降紫宸。
霜戈凝曉日,云管發陽春。
臺古全疑漢,林余半識秦。
宴酣詩布澤,節改令行仁。
昔恃山河險,今依道德淳。
多慚獻嘉頌,空累屬車塵。
清蹕喧黃道,乘輿降紫宸。
霜戈凝曉日,云管發陽春。
臺古全疑漢,林余半識秦。
宴酣詩布澤,節改令行仁。
昔恃山河險,今依道德淳。
多慚獻嘉頌,空累屬車塵。
帝王出行的清道聲在黃道上喧鬧,皇帝乘坐車駕從宮廷降臨。霜雪般的戈矛在晨日中閃耀,如云的管樂吹奏出陽春之曲。亭臺古老讓人幾乎以為是漢代的,樹林留存讓人還能認出部分秦代的遺跡。宴飲盡興時詩歌傳播著恩澤,季節變換時政令施行著仁政。過去依仗山河的險要,如今依靠道德的淳厚。我慚愧地獻上美好的頌詞,白白地追隨在皇帝車駕之后。
清蹕:帝王出行時開路清道,禁止他人通行。
黃道:指天子所行之道。
乘輿:皇帝乘坐的車子,代指皇帝。
紫宸:宮殿名,此指宮廷。
霜戈:閃耀如霜的戈矛。
云管:指管樂器。
陽春:古樂曲名。
屬車塵:皇帝的侍從車輛揚起的塵土,指追隨皇帝。
應制詩是為皇帝出行等活動而作。此詩創作于皇帝幸臨神皋亭時,當時作者隨駕,按皇帝要求寫詩贊頌,展現皇家威嚴與國家治理理念。
這首應制詩主旨是歌頌皇帝出行與國家德治。特點是場面描寫宏大,對比手法突出理念轉變。在應制詩中屬典型之作,反映當時宮廷文學風格。
不即不離,非取非舍。自東自西,誰上誰下。委曲也順俗亡功,驀直也應真不借。珠中有火君須信,休向天邊問太陽。
月露洗沐秋容凈,姑山初逢冰雪仙。風流水部與藻飾,從此梅花應并傳。
聞有匈奴主,雜騎起塵埃。列觀長平坂,驅馬渭橋來。
春到無多日,孤舟細雨來。近郊微見麥,隔水忽看梅。凍雪宵燈約,殘更曉角催。新年猶旅食,未試豹燒胎。
客邊寒已盡,喜汝共春來。況有鄉園信,能無懷抱開。辛盤初試菜,午饌更添杯。念我本多寂,匆匆莫便回。
老子胸中十萬兵,赤心許國自平生。日臨漢壘旌旗耀,風掃蠻煙羽扇清。萬里鐃歌歸舊路,幾人文武得全名。丸泥更待封函谷,坐使乾坤息戰爭。
枉耽閣春歸急促又離悰。但連陰成暮,沈沈院落無蹤。朝粉愁煙惱飛蝶,午香妨葉阻游蜂。轉幽獨,舊徑成秋,人與誰同。芳叢。想佳勝客至歡來,電釂千鐘。悔擲韶華,頓成酒窄杯慵。倚病難將問腰腳,跋山臨水怯支筇。春休恨,如人去,留待余紅。
骎骎老境困埃塵,開卷霜林解笑人。畫地饞涎君莫怪,十年魂斷故園春。
精金躍冶中,匠氏呵不祥。明珠投暗陬,劍者眄道旁。托生形氣中,何不齊彭殤。朝飲中山酒,暮宿無何鄉。白眼看當道,屏跡避豺狼。冥心隨大化,奄忽以為常。不見鹽車下,何處逢孫陽。
知浣溪花日幾回,多情應數向琴臺。錦江春色歸辭賦,分取長卿絕麗來。
有客京口號竹坡,蒼然碧玉橫清波。凄涼駝陌走風雨,游塵飛撲征衫多。一點吳山看未了,鄉夢悠悠大江表。夕陽何處認歸帆,野樹蒼煙隔飛鳥。
金沙泉下喊春雷,貢茗先隨造化回。欲望頭綱分八餅,恨無筆力繼歐梅。
何年海岳孕奇珍,偃蹇空馀數尺身。貫地莫窮山脈絡,倚天還涌玉精神。觸邪定亂千年獸,瑞世終為五色麟。為語藩臣勤愛護,勒銘應得比堅珉。
西來一水白練白,界破兩山立其側。兩側之山草樹平,北側之山石崖逼。我愛崖面平如掌,駐馬磨崖寫遺響。蒼苔磨盡見石骨,隱隱古字石崖上。蛇蟲缺裂蛟鼉斷,欲讀不成心眼亂。細尋體制何代書?彷佛八分兼小篆。秦歟漢歟此荒服,何有此字在我目。無乃唐末五代人,學得李蔡步其躅。四百年來已如此,天地無窮會更紀。凄涼往事不勝悲,且抱戎籍去綜理。
石燕不翻飛,士龍空悵望。炎方連赤坂,火云列青嶂。大塊似煽爐,纖絺同挾纊。有心誅旱魃,無計招云將。雖云竭圭璧,轉覺揚塵鞅。跣足徒蹌踉,散發難偃仰。誰傳白雪音,若挾玄夷浪。展卷氣蕭森,滿堂風震蕩。光怪繞電鞭,奔騰驅雷仗。拔起四溟水,洗盡三伏瘴。湘江爭喧豗,衡岳入瀁漭。青青禾稼悅,冉冉蘅蘭暢。農人罷桔槔,漁子鳴舷榜。前腳掛村邊,虹腰跨鶴上。清涼骨始蘇,抖擻神逾王。庭除報早秋,欄桿開新釀。擊節復朗吟,中的愜素尚。豈惟淘暑酷,兼以清宦況。想君下彩筆,不啻攜龍杖。神鬼助杳冥,天地為宗匠。將構喜雨亭,刻詩在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