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史 其五
亂門不可過,懼以傷吾行。
亂世不可入,懼以戕吾生。
袁閎憫先祚,睹變于未萌。
蕭然對環堵,獨立遺世情。
弟昆競驕僣,與時爭權衡。
甘為所凡愚,囊括守其貞。
漸冉十八載,行者無埋名。
亂門不可過,懼以傷吾行。
亂世不可入,懼以戕吾生。
袁閎憫先祚,睹變于未萌。
蕭然對環堵,獨立遺世情。
弟昆競驕僣,與時爭權衡。
甘為所凡愚,囊括守其貞。
漸冉十八載,行者無埋名。
混亂的門庭不可經過,害怕會損傷我的品行。混亂的世道不可進入,害怕會殘害我的生命。袁閎憐憫先人的福運,在變故未發生時就有所察覺。他寂寥地面對四壁,獨自超脫于世俗之情。他的兄弟們競相驕縱僭越,與時代爭奪權勢。他甘愿被視為平凡愚笨之人,堅守自己的操守。時光逐漸過去十八年,出行的人也沒有埋沒他的名聲。
亂門:混亂的門庭。
戕:殘害。
袁閎:東漢人,出身世家大族,見亂世將至,隱居不仕。
先祚:先人的福運。
環堵:四壁,常指簡陋的居室。
弟昆:兄弟。
驕僣:驕縱僭越。
權衡:本指秤錘和秤桿,這里指權勢。
凡愚:平凡愚笨。
囊括:包羅,這里有堅守之意。
漸冉:逐漸,漸進。
此詩創作背景可能是詩人處于一個動蕩不安的時代,社會秩序混亂,人們為了權勢利益不擇手段。詩人看到像袁閎這樣堅守自我、不被亂世所染的人,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贊揚袁閎在亂世中堅守操守的品質。其突出特點是通過對比展現人物形象。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體現了詩人對高尚品德的推崇和對社會現實的思考。
新開憲府尉佗宮,三郡宣威露冕中。南國總教陰雨遍,東方元與歲星同。干旌自可來姝子,風雅誰當和召公。燈火滿城歡士女,為君歌舞袞衣風。
憶別何耿耿,此懷誰得開。故人千里外,隔歲一書來。道直存封事,時危屬草萊。不知游子恨,翻作逐臣哀。
鉅鹿公主殷郎妹,萬乘玉體慎自愛。
月明仙院夜沉沉,鸛雀高巢古木陰。獨坐西樓鐘磬寂,玉簫吹起故園心。
北來哺慈烏,南歸護爾雛。昨夜云飛雁,相隨我不如。
流水去何急,閑愁不可量。鶯花才幾日,風雨已重陽。對菊思卿瘦,浮杯縱我狂。此情成永疾,日夜在膏肓。
綠陰重護北窗欞,一味涼風解宿醒。湘簟藤床欹枕后,不將真趣問淵明。
木葉下君山。空水漫漫。十分斟酒斂芳顏。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陽關。醉袖撫危欄。天淡云閑。何人此路得生還。回首夕陽紅盡處,應是長安。樓上久踟躇。地遠身孤。擬將憔悴吊三閭。自是長安日下影,流落江湖。爛醉且消除。不醉何如。又看暝色滿平蕪。試問寒沙新到雁,應有來書。
掃謝塵氛數百端,此身蕭散似無官。輕名有五何曾傅,心本無多不放難。白發少侵猶耐老,缊袍雖敝尚遮寒。倦游點檢行邊債,東岳西山兩未看。
代馬秋不歸,緇紈無復緒。迎寒理衣縫,映月抽纖縷。的皪愁睇光,連娟思眉聚。清露下羅衣,秋風吹玉柱。流陰稍已多,馀光欲誰與。
義熙人物總英賢,道契機緣豈偶然。五老峰前同結社,三生石上共談禪。雨馀瀑布飛晴雪,日出香爐生紫煙。千載高風無覓處,空將儀像畫圖傳。
洛陽云樹郁崔嵬,落日行人首重回。山勢忽從平野斷,河聲偏傍故宮哀。《五噫》擬逐梁鴻去,六印休驚季子來。惆悵青槐舊時路,年年無數野棠開。
吳淞孫郡博,如玉凈無瑕。學者皆心服,儒林譽孔嘉。塞垣來白雁,河岸綻黃花。又屬匆匆別,題詩贈去槎。
躧步陟崇岡,冬序正蕭索。孤臺郁然峻,國顧盡寥廓。千峰帶郭起,二水繞城落。霜華薄彩旃,朔氣吹曉角。勝覽即要區,于宣在猷略。武旅久偃息,儒風寧寂寞。明公時秉鉞,大府雄蠻落。地以今鎮重,道繼前賢作。恬寂實素衷,榮途厭蜷踔。昔遇方下車,茲游值臥閣。揆予闇知足,山隱未能確。泉石有前期,風塵違夙諾。登高騁遐矚,馳思入玄漠。歲晏滯芳游,心賞何由托。愿因元公言,歸尋孔顏樂。
小雨初晴歲事新,一犁江上趁初春。豆畦種罷無人守,縛得黃茅更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