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棲梧 題于秋渚先生聆秋樓圖
百尺樓頭煙樹渺。
獨倚危闌,短發愁催老。
萬里碧空風浩浩。
梧桐葉上秋先到。
吹散三春花共鳥。
不是知音,誰聽凄涼調。
天許騷人聽不了。
一編宋玉銷魂稿。
百尺樓頭煙樹渺。
獨倚危闌,短發愁催老。
萬里碧空風浩浩。
梧桐葉上秋先到。
吹散三春花共鳥。
不是知音,誰聽凄涼調。
天許騷人聽不了。
一編宋玉銷魂稿。
在百尺高的樓頭,煙霧籠罩著樹木,一片渺茫。我獨自倚靠在高樓上的欄桿旁,稀疏的頭發因憂愁而變得花白。萬里晴空,風浩浩蕩蕩地吹著。梧桐葉上最先感受到了秋意。秋風將春天的花朵和鳥兒都吹散了。若不是知音,誰能聽懂這凄涼的曲調呢?上天讓詩人有聽不完的秋聲,就像宋玉那讓人黯然銷魂的詩篇。
危闌:高樓的欄桿。
短發:稀疏的頭發。
三春:春季三個月,這里泛指春天。
騷人:詩人。
宋玉銷魂稿:宋玉有《九辯》等作品,多寫悲秋之情,這里指宋玉那些讓人傷感的詩篇。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從詞的情感來看,可能是作者在秋季看到秋景,引發內心的愁緒,又感慨知音難覓,從而創作此詞。當時或許社會環境不穩定,作者心懷憂慮。
這首詞主旨是抒發憂愁與知音難覓的惆悵。其特點是借秋景抒情,意境凄涼。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了詞人的情感和創作風格。
古寺疏鐘曉夢驚,嵐光翠影漸分明。叢林處處郁青青。繞樹難逃穿葉雨,隔湖空望避風亭,子規聲里水煙輕。
有風還自掩,無事晝常關。開闔從方便,乾坤在此閒。
春云為馬,秋風為駟。按之不遲,勞之不疾。
道高一尺魔千丈,吠怪憎賢古已然。尼父周游曾削跡,達摩面壁輟談禪。精金豈卻爐錘鍊,大任須從窮餓肩。獨倚江樓觀萬匯,春來無處不芳妍。
只看老屋臨流水,不遣彤庭植紫微。早歲是君馳廣譽,明年遲我到知非。怡怡中饋輕車馬,亹亹元郎識止歸。問我陪鄰來岣嶁,豈專巖谷話幽微。
晚色在何處,樓高天宇低。閒云無去住,歸燕自東西。
愿作人間丁令威,千年華表一來歸。天門戲博輸龍去,石室燒丹試犬飛。洞里松花充曉飯,篋中云葉作寒衣。鄣山若更逢潘子,為問桃源是也非。
大儺聞賦自東京,五鬼年年送不行。安望風云生絕足,謬從屠釣寄馀生。三山路近春宜早,四百峰高政獨清。欲學童兒騎竹馬,使君來去得郊迎。
汾水揚慈教,閩山見女宗。憂勤朝弋雁,諄切夜丸熊。密密衣間線,行行道上驄。鵻飛猶有集,川逝更無窮。筍泣交加翠,萱嗟委墜紅。臺烏向明月,時為喚悲風。
雪滿衣裳冰滿須,曉隨飛將伐單于。平生意氣今何在,把得家書淚似珠。
北風凜凜留高樹,融雪涓涓聚小塘。三畝山園半春草,無人為結小丁香。
青鏡磨秋水,紅衣退藕花。朅來尋五柳,端欲問三車。濁酒休論限,浮生定有涯。比封千戶竹,鼓吹一湖蛙。高文腸是錦,妙句筆生花。松菊開三徑,詩書載五車。曲湖鄰賀監,復壁笑王涯。海若應憐我,貽書問井蛙。我來占食指,客至卜燈花。但祝加餐飯,何勞問頰車。交情真莫逆,秋興浩無涯。姑置人間事,紛紛祇斗蛙。
披褐裹連城,誰憐后世名。艱難諳物態,老大減才情。我既寧為我,卿還自用卿。家鄰東海上,不負魯先生。
粵海燕云萬里遙,知君閒夜隔星橋。桄榔庵冷頻書葉,望闕亭高自逼霄。鳳草人間那得見,丹書天上近還招。東風御苑承恩去,紅藥從看次第燒。
徒倚閒亭過夕曛,碧闌干映石榴裙。春深風雨渾難聽,惟愛芭蕉葉底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