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管
不知將寸管,何以問重華。
江岸斑斑竹,千竿似著花。
野云籠雜樹,苔石點晴沙。
讀罷靈均賦,含毫日又斜。
不知將寸管,何以問重華。
江岸斑斑竹,千竿似著花。
野云籠雜樹,苔石點晴沙。
讀罷靈均賦,含毫日又斜。
不知拿起這小小的筆管,該如何去詢問虞舜重華。江岸那斑斑點點的竹子,千竿好似開著花。野外的云朵籠罩著雜亂的樹木,長著青苔的石頭點綴著晴朗的沙灘。讀完屈原的辭賦,含著毛筆不覺太陽又西斜。
寸管:指毛筆。
重華:虞舜的名字。
靈均:屈原的字。
含毫:指握筆構思寫作。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可能是詩人在江邊游覽,看到斑竹等景色,聯想到古代賢君虞舜和愛國詩人屈原,從而有感而發創作此詩。當時或許社會存在一些問題,詩人借古抒懷,表達對賢君的向往和對文人精神的推崇。
這首詩主旨是借景和用典抒發對古代賢君和文人的追思與敬仰,其突出特點是將自然景色與歷史文化巧妙融合。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是特別著名,但展現了詩人的文化素養和情感表達。
杯行情意密。今宵是何夕。行人此別真堪惜。愁腸空悶郁。
明朝去也,回首相憶。要留戀、如何得。
無端驟雨飄何急。人來心上滴。人來心上滴。
山迎水送客舟輕,
夾岸紅妝踏臂行。
不見女郎鬟上柳,
直忘今日是清明。
中阿不可見,念子情何極。
遙望嵩衡云,恨無生羽翼。
予附皇華游,子復親闈憶。
昆朋豈不樂,無乃少子識。
欲從而末由,對之長嘆息。
疇昔交諸季,曾聞說長公。圣涯探窔奧,詞藻亦精工。偶幸趨徵詔,方當順下風。飆斿無處問,延佇鬢飛蓬。
解印桃源后,卜居梅溆幽。秉心難偶俗,樂道自忘憂。故國八千里,妖氛六十州。公魂如不泯,時作玉芝游。
不喜秦淮水,
生憎江上船。
載兒夫婿去,
經歲又經年。
按歌畫板檀雙拍,賣酒青旗竹半叉。
放艇石橋南畔去,傍籬吹盡野梅花。
桐廬古郡壓烏龍,瀟灑佳名信不空。
傲世曾棲隱君子,謫官多屬鉅賢公。
連云城郭殘秋外,近水樓臺返照中。
太守公馀登覽勝,始知天意養其衷。
君遂之節如其才,
呼天不應歸去來。
海枯石爛詩魂哀,
吁嗟吾國其無雷。
故國龍孫竟杳然,堂前燕子劇堪憐。
摧殘芳樹岐王第,憔悴春華賀老弦。
紅豆不忘行樂夜,錦纏殊憶奉恩年。
因君細數梁園事,羯鼓琵琶總杜鵑。
小艇元從天上來,
白云自向杯中落。
步花陰,移藕覆。盼得春來,又是春歸后。怪底柳眉渾似皺。裊娜花枝,也向東風瘦。
倦拈針,慵刺繡。繞遍闌干,覓句消長晝。怕的黃昏風雨侯。夢斷江南,枉把離情逗。
行年四十顏衰久,強半天涯嘆離群。
臣壯不如今欲老,后生可畏竟無聞。
沖寒黯黯孤城日,匝野冥冥大海云。
從古書生能慷慨,一杯遙酹杜司勛。
江上芙蓉帶笑開,釣磯光潤凈無埃。寒潭皎皎涵秋月,芳草萋萋繞古臺。滿眼行云甘雨細,數聲啼鳥好音喈。笑看舞鶴留人醉,座上清風次第來。
洞門雨歇亂云開,萬里秋旻絕點埃。幾樹青風彭澤柳,一天明月子陵臺。棲松幻鶴安身穩,隔岸黃鸝好語喈。歸去妻孥笑相問,無魚空坐釣臺來。
云幃巳掛,月珰初飾,想是相逢時節。
一年三百日相思,怕會面、依然羞澀。
今宵迎晤,明朝送別,烏鵲橋邊獨立。
不如索性學姮娥,拼夜夜、廣寒孤寂。
小閣春燈透綺疏,酒波紅入定更初。袖中一卷金閶記,此是人間劫火馀。
側帽西風試短征,劍南頭白尚談兵。吳娘暮雨瀟瀟曲,銷盡雄心是此聲。
桂花影里露煙鬟,清絕滄浪水半灣。得見人文全盛日,不曾孤負好湖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