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頌一百二十三首 其六十九
短棹輕帆,風恬浪靜。溢目湖光鏡樣平,漁歌未起同誰聽。
萬壑千巖,高低普應。狼藉斷霞殘照中,船頭撥轉都收盡。
么朅提國,親行此令。
短棹輕帆,風恬浪靜。溢目湖光鏡樣平,漁歌未起同誰聽。
萬壑千巖,高低普應。狼藉斷霞殘照中,船頭撥轉都收盡。
么朅提國,親行此令。
短槳輕帆,微風輕拂,波浪平靜。滿眼的湖水波光粼粼像鏡子一樣平整,漁歌還未響起能和誰一同聆聽呢。眾多的山谷和山峰,高低錯落都有回應。在那雜亂的晚霞和殘照之中,把船頭調轉,這一切美景都盡收眼底。在么朅提國,親身踐行這樣的情境。
短棹:短槳。
風恬浪靜:微風輕拂,波浪平靜。
溢目:滿眼。
普應:普遍回應。
狼藉:雜亂的樣子。
么朅提國:具體所指待考,可能是一種象征化的表達。
由于“偈頌”通常與佛教相關,此詩可能是作者在參禪悟道或游歷山水過程中創作。在平靜的湖光山色中,詩人有感而發,以詩偈的形式表達內心的感悟和對自然、對修行的理解。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
這首詩主旨在于描繪自然美景并傳達一種閑適超脫的心境。其特點是畫面感強,意境清幽。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具有廣泛影響力,但對于研究佛教偈頌文化和詩人的心境表達有一定價值。
殘臘初雪霽。梅白飄香蕊。
依前又還是,迎春時候,大家都備。
灶馬門神,酒酌酴酥,桃符盡書吉利。
五更催驅儺,爆竹起。虛耗都教退。
交年換新歲。長保身榮貴。
愿與兒孫、盡老今生,祝壽遐昌,年年共同守歲。
花撲鞭梢,風吹衫袖,馬啼初趁輕裝。都城漸遠,芳樹隱斜陽。未慣羈游況味,征鞍上、滿目凄涼。今宵里,三更皓月,愁斷九回腸。
佳人,何處去,別時無計,同引離觴。但唯有相思,兩處難忘。去即十分去也,如何向、千種思量。凝眸處,黃昏畫角,天遠路岐長。
隋堤路。漸日晚、密靄生深樹。陰陰淡月籠沙,還宿河橋深處。
無情畫舸,都不管、煙波隔南浦。等行人、醉擁重衾,載將離恨歸去。
因念舊客京華,長偎傍、疏林小檻歡聚。冶葉倡條俱相識,仍慣見、珠歌翠舞。
如今向、漁村水驛,夜如歲、焚香獨自語。有何人、念我無憀,夢魂凝想鴛侶。
萍蓬行路。來不多時還遣去。
會有重來。還把清尊此地開。
隋河楊柳。見我五年三執手。
紅淚多情。待得重來走馬迎。
樓外屏山秀。憑闌新夢后。歸云何許誤心期,候候候。到隴梅花,渡江桃葉,斷魂招手。
楚制汗衫舊。啼妝曾枕袖。東陽詠罷不勝情,瘦瘦瘦。隋岸傷離,渭城懷遠,一枝煙柳。
疏雨洗煙波,雨過滿江秋色。風起白鷗零亂,破嵐光深碧。
荻花楓葉只供愁,清吟寫岑寂。吟罷倚闌無語,聽一聲羌笛。
碧水浮瓜紋簟前。只知閑枕手,不成眠。
晚云如火雨晴天。輕云遠,亭外一聲蟬。
池館幾年年。倚闌催小艇,采新蓮。
多情還到芰荷邊。應相憶,折藕看絲牽。
條風布暖,霏霧弄晴,池塘遍滿春色。正是夜堂無月,沈沈暗寒食。
梁間燕,前社客。似笑我、閉門愁寂。亂花過,隔院蕓香,滿地狼藉。
長記那回時,邂逅相逢,郊外駐油壁。又見漢宮傳燭,飛煙五候宅。
青青草,迷路陌。強帶酒,細尋前跡。市橋遠,柳下人家,猶自相識。
年年不放春閑了。今歲銜杯少。
來時柳上淺金黃,歸路玉眠吹帽。
惜春長似,五陵狂俊,不道朱顏老。
斜煙薄雨青林杳。猶有鶯聲到。
西園紅艷綠盤龍,辜負一年春好。
錦城樂事,不關愁眼,何似還家早。
花枝破蕾柳梢青。春寒拂面輕。一眉新月影三星。銅荷燭燼零。
低鳳扇,裊霓旌。珊珊環佩聲。坐間誰識許飛瓊。對郎仙骨清。
御園果子壓枝繁。看看分摘無緣。
團沙弄雪,勞心費手,不肯暫時圓。
賽神舊愿心兒有,終了待、幾時還。
芍藥梢頭,紅紅白白,一種幾千般。
目斷江南千里,灞橋一望,煙水微茫。盡鎖重門,人去暗度流光。雨輕輕,梨花院落,風淡淡、楊柳池塘。恨偏長。佩沈湘浦,云散高唐。
清狂。重來一夢,手搓梅子,煮酒初嘗。寂寞經春,小橋依舊燕飛忙。玉鉤欄、憑多漸暖,金縷枕、別久猶香。最難忘。看花南陌,待月西廂。
暗塵四斂。樓觀迥出,高映孤館。清漏將短。厭聞夜久,簽聲動書幔。
桂華又滿。閑步露草,偏愛幽遠。花氣清婉,望中迤邐,城陰度河岸。
倦客最蕭索,醉倚斜橋穿柳線。還似汴堤,虹梁橫水面。看浪飐春燈,舟下如箭。
此行重見。嘆故友難逢,羈思空亂。兩眉愁、向誰舒展。
人間花老,天涯春去,揚州別是風光。紅藥萬株,佳名千種,天然浩態狂香。尊貴御衣黃。未便教西洛,獨占花王。困倚東風,漢宮誰敢斗新妝。
年年高會維陽。看家夸絕艷,人詫奇芳。結蕊當屏,聯葩就幄,紅遮綠繞華堂。花面映交相。更秉菅觀洧,幽意難忘。罷酒風亭,夢魂驚恐在仙鄉。
曉朦朧。前溪百鳥啼匆匆。啼匆匆。凌波人去,拜月樓空。
去年今日東門東。鮮妝輝映桃花紅。桃花紅。吹開吹落,一任東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