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縷曲 秦淮箏舫,酒滯花迷,黯然銷魂。為賦此解
好個江南夜。共呼船、秦淮十里,翠簾齊掛。月在人邊花在水,柔櫓兩支低亞。又搖到、小姑祠下。茉莉香濃雙勸酒,笑六朝、暫醉儂醒也。歌舞恨,并陶寫。
石城又聽寒潮打。洗當年、嫩紅桃葉,魂無一把。便是小鬟能按曲,吹得玉簫聲啞。惹客淚、暗淋羅帕。望望紅橋三四轉,是李家、樓與丁家榭。替喚到,柳邊馬。
好個江南夜。共呼船、秦淮十里,翠簾齊掛。月在人邊花在水,柔櫓兩支低亞。又搖到、小姑祠下。茉莉香濃雙勸酒,笑六朝、暫醉儂醒也。歌舞恨,并陶寫。
石城又聽寒潮打。洗當年、嫩紅桃葉,魂無一把。便是小鬟能按曲,吹得玉簫聲啞。惹客淚、暗淋羅帕。望望紅橋三四轉,是李家、樓與丁家榭。替喚到,柳邊馬。
江南的夜晚真美啊。我們一起呼喚船只,在秦淮河上行駛十里,兩岸翠簾都掛了起來。月亮仿佛就在人身旁,花影倒映在水中,兩支船槳輕輕劃動。船又搖到了小姑祠下。茉莉花香濃郁,歌女勸著酒,笑著說六朝的繁華如夢,暫且讓我沉醉而我卻清醒著。那些歌舞中的遺憾,都在此一并抒發。又聽到石頭城被寒潮拍打。當年那嬌嫩的桃葉般的美人,如今連魂魄都消散殆盡。就算小丫鬟能彈奏曲子,把玉簫吹得聲都啞了。也惹得客人暗自落淚,淚水浸濕了羅帕。遠遠望去,紅橋拐了三四道彎,那是李家的樓和丁家的水榭。讓人把馬喚到柳邊來。
低亞:輕輕劃動。
小姑祠:在秦淮河畔。
儂:我。
石城:指南京。
桃葉:東晉王獻之愛妾名。
小鬟:丫鬟。
此詞創作于作者游覽秦淮河時。秦淮河曾是六朝繁華之地,歷經朝代更迭,繁華不再。作者身處此地,目睹眼前之景,感慨歷史興衰,于是寫下此詞以抒發內心的情感。
這首詞主旨是感慨歷史變遷,繁華易逝。其突出特點是將美景與歷史滄桑感相融合,情感深沉。在文學史上展現了作者對歷史題材的獨特感悟和創作技巧。
姜居渭水為周相,嚴隱桐江不漢臣。 試把二公較名節,誰知總是一絲綸。
少年聞說京華,上元景色烘睛晝。朱輸畫轂,雕鞍玉勒,九衢爭驟。春滿鰲山,夜沉陸海,一天星斗。正紅球過了,鳴鞘聲斷,回鶯馭、鈞天奏。 誰料此生親到,十五年、都城如舊。而今但有,傷心煙霧,縈愁楊柳。寶箓宮前,絳霄樓下,不堪回首。愿皇圖早復,端門燈火,照人還又。
云山有意,軒裳無計,被西風吹斷功名淚。去來兮,再休提!青山盡解招人醉,得失到頭皆物理。得,他命里;失,咱命里。
夢里思大漠,花時別渭城。長亭咫尺人孤零。愁聽陽關第四聲。且行且慢且叮嚀,踏歌行人未停。
碧塢煙霞晝未開,游人到處盡裴回。 憑誰借問巖前叟,曾托吾皇一夢來。
中山孺子倚新妝,鄭女燕姬獨擅場。 齊唱憲王春樂府,金梁橋外月如霜。
云團廣佑盡愁城,未必心肝鐵打成。 話著石公山下事,定如猿叫第三聲。
無用之用,其用甚大。 無功之功,其功甚博。 自然如龍得水,似虎靠山, 壺中春色異人間。
嶺上千峰秀,江邊細草春。 今逢浣紗石,不見浣紗人。
江水沉沉帆影過,游魚到晚透寒波。渡口雙雙飛白鳥,煙裊,蘆花深處隱漁歌。 扁舟短棹歸蘭浦,人去,蕭蕭竹徑透青莎。深夜無風新雨歇,涼月,露迎珠顆入圓荷。
大名掩諸古,獨斷無不適。德遂天下宗,官為幕中客。 驪山浮云散,灞岸零雨夕。請業非遠期,圓光再生魄。
七里灘邊,江光漠漠山如戟。漁舟一葉。徑入寒煙碧。 笑我塵勞,羞對雙臺石。身如織。年年行役。魚鳥渾相識。
跳出紅塵,都不愿、是非榮辱。垂釣處、月明風細,水清山綠。七里灘頭帆落盡,長山瀧口潮回速。問有誰、特為上鉤來,劉文叔。 貂蟬貴,無人續。金帶重,難拘束。這白麻黃紙,豈曾經目。昨夜客星侵帝座,且容伸腳加君腹。問高風、今古有誰同,先生獨。
庵主拳頭舉處親,趙州話魯指西秦。 知音不在千杯酒,一盞空茶也醉人。
勁兵重卒付胡奴,敺雀敺魚計自疏。 地入萬安知幾許,卻憐此日始囘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