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故洛城
卜世何久遠,由來仰圣明。
山河徒自壯,周召不長生。
幾主任奸諂,諸侯各戰爭。
但余崩壘在,今古共傷情。
卜世何久遠,由來仰圣明。
山河徒自壯,周召不長生。
幾主任奸諂,諸侯各戰爭。
但余崩壘在,今古共傷情。
周朝預卜的傳世年數多么久遠,向來都仰仗君主圣明。山河徒然顯得雄壯,周公、召公卻不能長生。好幾位君主任用奸佞諂媚之臣,諸侯們各自發起戰爭。只留下崩塌的營壘,古往今來讓人共同感傷。
卜世:預卜傳國的世數。
周召:周公和召公,西周初期的重要政治家。
奸諂:奸邪諂媚之人。
崩壘:崩塌的營壘。
此詩可能創作于詩人經過故洛城時。故洛城見證了周朝的興衰,詩人目睹殘垣斷壁,聯想到歷史的變遷,感慨于朝代的興亡和人事的無常,從而創作了這首詩。
這首詩主旨是感慨歷史興衰。它以周朝的興衰為線索,揭示了君主用人和諸侯紛爭對國家命運的影響。在文學史上,它以其對歷史的深刻反思和真摯的情感抒發,具有一定的歷史和文學價值。
漁鹽舊俗慣恬熙,
兵火新民脫亂離。
石路樹陰三十里,
今猶髣髴太平時。
于世已無求,公來特少留。
相期一會面,動隔幾年秋。
鼎貴曾何樂,常饑亦不憂。
端能專鳳沼,未必勝漁舟。
錦勒玉花驄,長鳴向北風。已看千里去,坐覺萬群空。噴玉燕山遠,鳴鑾薊水通。使君同攬轡,早晚奏奇功。
昔年游海上,晚歲住京華。肘秘盤囊訣,爐存伏火砂。進方親御扆,種藥借鄰家。欲問廬山杏,年來幾度花。
荏苒薰風麗日遲,
尋真直到武陵溪。
客來畦墐春花笑,
人傍松根山鳥啼。
隴笛一聲江月小,
磯綸數尺曉云低。
三秋綠水今猶健,
謝展陶巾信杖藜。
樹繞村莊,水滿陂塘。倚東風、豪興徜徉。小園幾許,收盡春光。有桃花紅,李花白,菜花黃。
遠遠圍墻,隱隱茅堂。飏青旗、流水橋旁。偶然乘興,步過東岡。正鶯兒啼,燕兒舞,蝶兒忙。
君不見退休綠野平淮相,靈臺不許丹青狀。
又不見五湖歸去鴟夷槳,越人爭鑄黃金像。
功成身退天之道,道直天憐去官早。
鹽梅須借筑巖人,羽翼重來采芝老。
袖中諫草力回天,害除利興車載懸。
何憂不識荊州面,圖畫如今處處傳。
雙燕銜泥葺巢壘
飛去飛來掠煙水
巢成抱卵意苦辛
忍饑終日伏巢里
哺養新雛四五子
沖風冒雨尋魚蟻
燕雛羽弱飛難起
母燕呢喃翔復止
一朝相引向天飛
子去母歸誰顧視
獨有前林慈乳烏
銜恩反哺情無已
吾聞李元中,學為古人青出藍。
眉目之閒如太華,一段翠氣連終南。
我欲從之路阻長,朱顏日夜驚波往。
蒼梧玉琯生蛛網,老翁忘味傾心賞。
眼前記一不識十,谷中白駒閟音響。
灊山南閒臥青牛,萬壑松聲不得游。
愿君為阿閣之紫鳳,莫作江湖之白鷗。
萬國威儀仰漢官,幾人儒雅似兒寬。
衛公名位金天語,荀令年華赤縣看。
他族日滋憐處逼,巨川共濟感才難。
枕戈待旦平生事,越石同盟定未寒。
漫陳時務學嚴安,朱虎夔龍興未闌。
諸夏度支憂綆短,九秋繒纊挾衣單。
星瞻華蓋光芒動,灰出昆明劫火殘。
珍重鷹揚期晚節,崧高相待頌良翰。
不甘貧賤老延陵,每逐京華逸驥騰。
茶酒味清情易引,尖叉韻險步難勝。
漫言待嫁貞于女,且托逃禪懶若僧。
風雪鎖窗欣過訪,多君元著自超乘。
歡居石城西,儂住石城東。何愁不相見,一夜秦淮風。
秦淮便風起,布帆疾如矢。恨殺巴陵秋,洞庭八百里。
洞庭八百里,一夜南風回。送郎到長干,泊舟鳳凰臺。
攜手登高臺,臺荒半野草。殷勤傳語郎,莫忘石城好。
細雨羊腸道,
秋風燕子巖。
灘聲三峽壯,
棧路五丁劖。
瀑落云常濕,
天低石欲嵌。
遐荒多僻景,
題句付青巉。
寒無氈坐甑生塵
此老年來乃爾貧
兩頰如丹君會否
胸中原自有陽春
抱兒嬉樹下
新綠遮庭戶
忽聞啁啾聲
仰見春鳥乳
不辨誰雄雌
四翼共辛苦
一出掠春蟲
一居御鷹虎
出憂居力單
居憂出遭罟
瘁羽豈暇梳
嬌音不遑吐
黃口快得食
那知翁與姆
感此撫童雛
何如此禽羽
上念父母恩
淚下如注雨
復道麗明霞,阿房未當奢。半空傳笑語,長夜后庭花。
檻車出城去,望閣暫回頭。昔道千年樂,今成萬古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