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楊柳三首
枝枝交影鎖長門,嫩色曾沾雨露恩。鳳輦不來春欲盡,空留鶯語到黃昏。
水殿年年占早芳,柔條風里御爐香。如今萬乘多巡狩,輦路無陰綠草長。
嫩葉初齊不耐寒,風和時拂玉欄干。征人去日曾攀折,泣雨傷春翠黛殘。
枝枝交影鎖長門,嫩色曾沾雨露恩。鳳輦不來春欲盡,空留鶯語到黃昏。
水殿年年占早芳,柔條風里御爐香。如今萬乘多巡狩,輦路無陰綠草長。
嫩葉初齊不耐寒,風和時拂玉欄干。征人去日曾攀折,泣雨傷春翠黛殘。
柳枝交錯的影子籠罩著長門宮,嫩綠的柳枝曾受過雨露的恩澤。皇帝的車駕不再前來,春天快要過去,只空留鶯啼聲直到黃昏。水殿旁的柳樹年年最早開花,柔軟的枝條在風中散發著御爐的香氣。如今皇帝多次外出巡游,御道旁沒有柳蔭,只有綠草生長。柳樹嫩葉剛剛長齊,還不耐寒冷,微風時常吹拂著玉欄桿。出征的人離去時曾攀折柳枝,女子傷心落淚,春景也為之失色,她的眉妝也殘褪了。
長門:長門宮,漢代宮殿名,后泛指失寵后妃居住的地方。
鳳輦:皇帝的車駕。
萬乘:指皇帝。
巡狩:帝王出行巡視。
翠黛:古代女子用青黛畫眉,這里指女子的眉毛。
折柳在古代有離別之意。此詩創作背景可能是詩人看到柳樹,聯想到宮廷中女子的命運和人們的離別之情。當時宮廷中妃嬪眾多,很多人可能失寵被冷落,民間也有不少征人離家。詩人借此表達對這些現象的感慨。
這首詩以折楊柳為主題,從不同角度描寫柳樹,反映了宮廷生活的寂寞和民間的離別之苦。在文學史上,這類借物抒情的詩歌豐富了古代詩歌的情感表達和藝術手法。
江湖久客日思家,坐覺微霜上鬢華。
節序又催秋后鴈,風光爭發雨前花。
倦游已夢莊生蝶,不飲何憂廣客蛇。
怪底朝來衣袖薄,一川白露下蒹葭。
我生不是先,偶與前輩隔。古人猶愛水,況此千丈碧。
孤圓本然明,萬象紛如繹。行吟鬼破膽,坐釣風生腋。
疏梅逞晨妝,漏月印金璧。奇峰列云影,平橋漲春澤。
四時如劈剪,一照成虛射。緬想亭中人,屢憩泉上石。
心空見了了,起覓已他適。吾詩復何言,鏡鏡如痕跡。
辟疇事廬井,物色費經營。
正擬一廛足,便懷三徑情。
吾居恐全俗,君圃有余清。
急欲就佳趣,哦詩乞翠莖。
能吏事深刻,商利謹毫厘。俗吏趨期會,簿書自羈縻。寥寥弦歌聲,千古空余思。
還淳山水邑,令君丘壑姿。邑民本無事,君亦何所為。治己物自治,化行風薦移。
君復何所欲,讀書常不足。拄腹五千卷,插架三萬軸。曾未出毫芒,萬室已蒙福。
堂東松竹林,昔時閟荒榛。堂中燈燭光,昔時照紅裙。今何聲吾伊,蕭蕭風雨晨。
問君有社稷,亦復有人民。奈何獨自苦,學道則愛人。
疎疎簾色映蒼苔,屋角諸峰曉翠開。
蝶護殘花癡不去,鳥爭余食慣仍來。
向來棲遁初無意,從古經綸別有才。
抱杖風前一長嘯,破愁安得即時杯。
吾欲贈君以彭澤江邊之柳,不如贈君以傅巖野外之梅。
柳色但知管離別,梅花獨首百花開。
花開雖托桃李徑,成實終為廊廟材。
冰霜清冷溪橋側,聊與人間作春色。
日邊調鼎待君來,已聞驛使傳消息。
古端有奇勝,名巖擬天星。傳聞輦轂下,往往極口稱。
有為背馳說,曾不如邱陵。請君勿夸山,恐非動者情。
請君勿譽水,靜必惡淙琤。玄酒薄滋味,眾口難調羹。
甲乙獨相囗,馬不同牛耕。海上有逐臭,寧云爾德馨。
主人何負盜,勢固為盜憎。茲山豈求全,乃與人事并。
言言而疑疑,世態犬吠聲。百聞輸一見,日月中天明。
我綰高要章,往返萬里程。凜凜民社寄,旦旦朱墨榮。
及茲瓜戍期,作意星巖行。星巖有佳處,丈人試靜聽。
空洞似容德,不禁魑魅停。其中百尋泉,澄撓無濁清。
神龍倏兮來,穩穩石榻橫。忽焉風云合,霹靂行雷霆。
驅逐百種怪,栗栗心膽驚。為山何用高,有此足以名。
提攜曲居士,賓從盡豪英。刻山與題柱,悔罪付兩黥。
男兒須辦此,誰能作蠅營。
來何遲暮去何忙,不道離人欲斷腸。
清節如君誰可繼,遺風他日愈難忘。
鱸肥酒熟歸時好,水綠山青去興長。
便恐鹓行須簉羽,藍橋風月兩相忘。
環翠閣邊無點埃,盡收清致助吟才。
溪頭月落漁煙散,岸口城低野色來。
斜檻半依秋樹出,小窗知為北山開。
沙禽古水閑相趁,悮入疏簾靜卻回。
不到茲山久,寒梅又著花。
白煙叢古木,烏鵲倚枯槎。
路轉沖危石,泉流漲淺沙。
不堪回首處,樵唱起嘔啞。
聯騎上南明,清譚意自傾。
云垂山掩翠,風靜雨飛聲。
幽壑藏舒景,清溪漾晚晴。
從容共樽酒,欲別正關情。
久合鳴珂上九關,一麾猶許飽看山。
豐年諸縣公事少,燕寢清香兵衛閑。
鳥度屏風明水鏡,云生畫棟擁螺鬟。
向來蛛網蝸涎污,勝處豈非天地慳。
幽獨不自得,駕言款齋廬。
殷勤主人情,投轄恐回車。
轄亦不須投,此去將焉如。
惟憂酒錢盡,使吾詩腸枯。
會合曾幾何,可復自作疎。
更當留一夕,帳中搜異書。
六年別故山,松竹故無恙。
此身已天涯,飄走復何向。
清源老醫師,砭樓出投狀。
勿辭一往勤,挹彼上池漲。
君不見便腹邊先生,齁齁晝眠貯五經。
又不見長頭賈都尉,喋喋問字聒人耳。
兩人挾策煩天機,俱忘其羊乃其理。
不如此翁不知書,肩高頤隠形侏儒。
胸中無物祇嗜酒,酒至輒盡寧留余。
有時花帽賓客前,清辯傾倒如流泉。
不辭伴客竟佳夕,第恐吻燥舌本干。
主人從今莫言窮,有此自足當萬鍾。
但令時與圣賢對,勿學鄙士中空空。
我昔已自聞其風,向來一笑欣相逢。
他時訪戴不必見,徑須奓戶呼此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