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畫竹贈劍公
何人操不律,種就此林于。
不異瑯玕色,猶然篆隸書。
紙光依本質,壁影蔭吾廬。
總覺非時尚,高賢來伴余。
何人操不律,種就此林于。
不異瑯玕色,猶然篆隸書。
紙光依本質,壁影蔭吾廬。
總覺非時尚,高賢來伴余。
不知是誰拿起筆,畫出了這片竹林。它的顏色和美玉一樣,好似用篆隸書寫而成。紙張的光澤映照著竹子本色,竹影投在墻壁上為我的屋子帶來陰涼。總覺得它不合當下的時尚潮流,只有高尚賢能的人會來陪伴我。
不律:筆的別稱。
瑯玕:像珠子一樣的美玉,這里形容竹子顏色美。
篆隸書:篆書和隸書,這里形容竹子形態好似篆隸書寫的線條。
廬:房屋。
時尚:當時的風尚。
具體創作時間和詳細背景不詳,但從詩中能推測,詩人可能生活在一個世俗風氣較為浮躁的時代,他以畫竹自勉,也希望能遇到志同道合的人。
這首詩主旨是借詠畫竹表達對高尚品格的追求。其突出特點是將畫竹的形態、色澤描寫生動,借竹言志。在文學上體現了詩人獨特的審美和精神追求。
古寺尋幽竟夕暉,敗垣芳草路依微。鳥啼空院僧何在,樹老閒庭鶴自歸。靜對方池移石坐,高臨孤塔看云飛。平生自信心無著,不是衰年始息機。
別浦春潮帶雨來,帆歸天際晚風開。江干竹樹深如許,二阮清游應未回。
莫猺射生蠻峒谷,窄褲短衣雙赤足。前年應募作官軍,惡少如云學妝束。千村一過如蝗落,婦滿軍中金滿橐。廌冠擊碎且勿嗔,鄰寇不虞吾所托。
西子湖邊一短窗,幾年和雨看湖光。青山換得微官去,魚鳥應須笑漫郎。
人間自渺渺,宇宙況茫茫。我身尚猶在,此已是慈航。
無能常閉閣,偶以靜見名。奇姿來遠山,忽似人家生。勁色不改舊,芳心與誰榮。喧卑豈所安,任物非我情。清韻動竽瑟,諧此風中聲。
雪后北風急,起行冰滿須。凍泥憂蹇馬,活火愛團蒲。數口狼依狽,群情虎畏貙。每逢來使問,親故有書無。路滑堆殘雪,山晴散宿霾。民生已涂炭,兵氣尚江淮。撫世憂徒切,謀身計自垂。臨觴且復醉,吾命有安排。
獨舞誰堪插菊狂,不關酒起淚千行。秋云裊裊低無定,短鬢蕭蕭冷自當。沉素影,殢幽香,藕花開落小寒塘。人間一掛蒼茫月,怕照江山萬里霜。
瓊階玉殿迥無塵,天子臨軒策小臣。絳蠟珠簾光照曙,紫駝銀甕色浮春。扶搖九萬飛騰異,禮樂三千制作新。草野書生何以報,愿隨丹禁捧絲綸。
郁蔥佳氣漢江邊,今上龍飛北極年。過幸沛宮三日飲,裁留郢曲大風篇。仙郎珂散蓬萊月,太守帷開橘柚天。明到為存湯沐邑,須知父老借才賢。
生來長是繞襟裾,不為功名遣讀書。旅食今宵定何處,別時初夏歲云除。
長恨無錢買好園,好園還在屋東邊。周遭旋辟三三徑,只怕芒鞋卻費錢。
始就詩賦科,雕鐫久才成。一朝復棄之,刀筆事刑名。中材蔽末學,斯道苦難明。忽貴不自期,何施就升平。
珠闕無關任往來,呼童控鶴下蓬萊。臨風薄袂飄飄舉,漏月殘云緩緩開。濁世浮生真大夢,人間天上只靈臺。會當一到塵寰去,聞道神州有劫灰。
三間破屋兩間空,廊壁蕭然西復東。慘惻豈宜愁坐客,清虛聊稱病眠翁。敢將道義夸汾水,惟有詩歌抵雒中。客到消閑無一物,竹窗明月柳橋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