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頌一百二十三首 其七十六
八月九月,不寒不熱。
盤山擲劍揮空,正是個般時節。
無古無今,無間無歇。
癡云卷盡雨聲收,千里萬里一條鐵。
八月九月,不寒不熱。
盤山擲劍揮空,正是個般時節。
無古無今,無間無歇。
癡云卷盡雨聲收,千里萬里一條鐵。
八月到九月間,天氣不冷也不熱。盤山祖師擲劍揮空的情景,正適合在這樣的時節。沒有古今的分別,也沒有間斷停歇。癡云散盡雨聲停止,千里萬里一片澄明如鐵。
盤山:指盤山寶積寺的祖師,這里代表一種禪門的典故和境界。
擲劍揮空:一種禪門的動作或象征,代表超越世俗的執著。
癡云:比喻世俗的煩惱、妄念。
此偈頌出自佛教禪門,作者可能是在禪修感悟中創作。八月九月不寒不熱的時節,容易讓人內心平靜,在這樣的環境下,作者聯想到盤山祖師的典故,從而以偈頌表達對禪理的領悟。
這首偈頌主旨是宣揚禪門的超脫境界,特點是將禪理與自然時節、景象相結合,以形象的語言表達抽象的禪意。在禪門文學中有一定代表性,幫助修行者理解禪理。
人歲恒難百,光陰苦易過。身心須點檢,事業莫蹉跎。豪俊今寧少,庸凡古亦多。要知賢不肖,擇術在如何。
月溪何許訪禪和,聽得云中第一歌。白玉黃金千佛寺,清風明月一頭陀。
郊居世塵少,農月雨聲多。暝色連葭菼,繁陰動薜蘿。歌謠終帝力,沾潤即恩波。漠漠江天外,時時白鳥過。
焦山山外臨無地,地上人家水上洲。人世不聞夫子嘆,海懷真見一桴浮。
梅子山連大別長,代姬墳上草新香。三開挾爾歸南海,五嶺從予至漢陽。命薄自應先曉露,魂孤莫漫涉清湘。懷中孩笑愁相伴,何處黃泉是故鄉。慘淡風沙上玉顏,當年哭度雁門關。女君亦是秦川產,夫婿頻將粵海還。青草未能消瘴毒,白楊那得種鄉山。凄凄漢口清秋月,長為魂歸照佩環。
再過經游地,剛逢獻歲春。林花迎玉節,山鳥識征輪。入寺僧初定,臨溪虎自馴。殿前金粟佛,是否記前身。
商猋一夜千林掃,廬山早呈真面。悴綠待斜陽,恁蒼涼平遠。莫霞天外卷,但留得、夕煙村畔。數點歸鴉,一行新雁。碧天晴晚。堪羨野人家,幽巖際、荊扉悄扃雙扇。為問入山蹊,繞籬根一線。菊花開欲遍,好分付、白衣如愿。酒遄送、趁取悠然,共翠嵐齊見。
先生學不讓人先,壓倒文壇翰墨筵。瀟灑琴書忘俗慮,優游山水結詩緣。雕龍文筆追前輩,吐鳳才情出少年。他日春風看及第,錦標奪得姓名傳。陽春一曲唱當筵,真個清新別樣妍。盥手不辭千遍讀,驚心因廢五更眠。才高更出蘇韓上,學富堪夸李杜先。愧我今生閨閣里,難搴絳帳執吟鞭。
久旱苦無水,維舟八里灣。風生沙撲面,霞起日沈山。深夜聞愁語,侵晨候啟關。從來知世路,羨殺白鷗閒。
根枝不入靈和殿,枉為人間拂馬蹄。
爰植梧桐,以待鳳凰。有何燕雀,自稱來翔。何不彈射,使還故鄉。
千尋浪里出頭,萬仞崖前展手。七百甲子老翁,剛然弄一場丑。摘楊花,摘楊花,翻身跳上樹,驚散暮林鴉。
十點鐘殘夜半時,爐香欲盡細如絲。阿兄莫話分離事,話到分離更惹悲。
二臧如靜女,不受朱粉加。尹姬望邢娥,宜著帝者家。向來揚蛾眉,眾喙怒以呀。指玉謝堅潔,擘肌起疵瑕。去汝忽若蛻,人與室俱遐。玉臺鏡如月,滿意事鉛華。九重訪娟麗,萬目看嫭姱。當使聽聽者,昂首七香車。昭代論豪杰,崔侯允武文。小卻折遐沖,厚用當致君。敷政極中和,殖學根典墳。士有玞玉岐,公自涇渭分。何人非教育,二臧實不群。兩兩計偕去,名猶壅上聞。試袖于蔿歌,往拜劉將軍。心醉公瑾前,何待曲糵醺。
讀書悟至言,反躬屢紬繹。頗謂無他岐,立可超凡域。云胡心自戕,作事潛乖昔。俯仰一長嘆,慚惶竟何極。乃知真切功,不可弛頃刻。發憤矢自茲,群邪當遠跡。圣途雖渺茫,敢吝駑駘力。誠當通鬼神,志當貫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