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平舟中
一帶莎堤疊石斜,
傍峰臨水有人家。
舊圈屋壁多編竹,
新辟山田為種茶。
岸闊輕帆同鳥疾,
林深高寺有云遮。
扁舟領略汀洲趣,
間看晴蜒集藕花。
一帶莎堤疊石斜,
傍峰臨水有人家。
舊圈屋壁多編竹,
新辟山田為種茶。
岸闊輕帆同鳥疾,
林深高寺有云遮。
扁舟領略汀洲趣,
間看晴蜒集藕花。
一條長著莎草的堤岸,石壘的堤坡傾斜延伸;依山傍水之處,散落著幾戶人家。舊圈舍和房屋的墻壁大多用竹子編成,新開辟的山田是為了種植茶樹。寬闊的江岸,輕揚的船帆像飛鳥一樣疾馳;樹林深處,高聳的山寺被云霧遮蔽。我乘扁舟領略著汀洲的情趣,偶爾看見蜻蜓聚集在荷花上。
莎堤:長有莎草的堤岸。莎草,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多生于潮濕處。
疊石斜:用石塊堆疊而成的傾斜堤岸。
編竹:用竹子編織(墻壁)。
新辟:新開辟、開墾。
輕帆同鳥疾:輕揚的船帆像飛鳥一樣疾速行駛。
汀洲趣:水邊小洲的情趣。汀洲,水中或水邊的小洲。
間看:偶爾看見。
集藕花:聚集在荷花上。藕花,荷花。
此詩當為詩人舟行臨平(今浙江杭州余杭區)時所作。臨平自古為水鄉要地,多河港洲渚。詩人乘舟而行,沿途所見江南田園風光與人文景象觸發詩興,遂作此詩以記游賞之趣。
詩以“舟中”視角展開,緊扣“臨平”地域特色,通過堤岸、人家、山田、輕帆、寺云、汀洲、藕花等典型意象,展現了清代江南水鄉的田園風貌與生活氣息,語言清新明快,情感閑適恬淡,是一首描繪自然與人文融合的優秀記游詩。
櫻桃園裹鳴禽亂,獬豸池邊積草多。七十年前繁盛地,曲溪深隧見張羅。
試味醇乎醇者,先須徹底澄清。清醇養得太和成,是謂酒中之圣。壺里乾坤顛倒,人間甲子留停。好風飄蕩酒簾輕,醉入華光禪定。
恂恂舞雩,莫曰匪賢。俱映日月,共餐至言。慟由才難,感為情牽。回也早夭,賜獨長年。
佛自無言人自訛,但留衣缽說能多。假令和履多留下,誰奈沙門頰舌何。
三月春寒乍雨晴。客愁新燕一身輕。花前顧曲音猶澀,簾角偷香夢不成。咫尺闌干路,負你斜陽半晌情。自到江南春事乖。少晴多雨半塵霾。后湖張網逢魚泣,南曲看花被燕猜。柳絮驕人甚,偏逐東風舞一回。
瑪瑙坡前古道場,上人高坐據猊床。麈談佛法三乘妙,香祝皇圖萬歲長。夜永黃猿啼月色,春明白露點湖光。何時借我高層閣,飽看青山到夕陽。
經行造次有新詩,吞吐珠璣不自奇。寸管久期窺變豹,深叢今幸見孤羆。高情陶謝猶能及,圣處陰何詎得知。乞與金丹換凡骨,飛遨祇恐乏仙姿。浙水人如大雅詩,唯君出句最能奇。騰聲直欲驂鸞鶴,赤子猶思縛虎羆。覽卷幾年如舊識,忘年今日辱新知。漳濱尚許陪尊俎,想像梅花是玉姿。
麗館崇臺二月時,群葩紅紫競葳蕤。可憐寂寞荒山里,空抱芳心吐向誰。
南國司徒未白頭,乞身先道五宜休。丹霞家近初嘗橘,黃闕天高獨上樓。鄉里兒童知舊德,恩榮終始賁山丘。十年不慰恩公眼,今覽遺章淚重流。
舐筆和鉛學點鴉,年年涂抹作生涯。揮毫直掃千人陣,握管俄開五色花。漫道時文非載道,須知小技亦名家。諸君莫但貪坊樣,平淡由來爛似霞。
書樓新起賴休公,況接丹梯百丈通。秪為云松巢此地,不須車馬到山中。白云倚檻臨丹壑,明月開軒坐碧空。更作百年投老計,已將別業傍禪宮。
白浪排山山欲摧,北風打船船不開。江邊漁父迎人語,如此風濤郎莫回。
候鼓遙喧岸,行舟逆上湍。輕煙著波面,斜月罷林端。颯沓鳧鹥亂,蒼茫葭葦寒。致君何所憚,便道許之官。
扇招三友亦風騷,淡墨蕭疏雨露梢。不止暑天涼意足,愛他曾耐歲寒交。
遁逸從來格自高,莫將泰岳比秋毫。冷煙寒月真吾侶,瘦竹蒼松是我曹。霜樹葉疏幽徑出,云泉聲急曉風高。唯當話道閒吟外,時得工夫補毳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