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縣
四五十家負郭民,
落花廳事凈無塵。
苦蒿菜把鄰僧送,
禿袖鶉衣小吏貧。
尚有隱幽嘆盡燭,
何曾頑梗竟能馴。
縣門一尺情猶隔,
況是君門隔紫宸。
四五十家負郭民,
落花廳事凈無塵。
苦蒿菜把鄰僧送,
禿袖鶉衣小吏貧。
尚有隱幽嘆盡燭,
何曾頑梗竟能馴。
縣門一尺情猶隔,
況是君門隔紫宸。
四五十戶靠近城郭的百姓,庭院落花滿地,廳堂潔凈無灰塵。鄰居僧人送來苦蒿菜把,小吏穿著破袖爛衣顯得貧寒。還有隱居的百姓在燭下嘆息,哪曾見頑固之人真能被馴服?縣衙門僅一尺之隔情分已遠,何況帝王宮門隔著深宮紫宸。
負郭民:靠近城郭居住的百姓。
廳事:官府處理公務的廳堂。
禿袖鶉衣:袖子破禿,衣服像鵪鶉羽毛般破爛,形容衣衫襤褸。
隱幽:指隱居或處境隱微的百姓。
頑梗:頑固不化之人。
紫宸:帝王所居的宮殿,此處代指朝廷。
此詩為鄭板橋任范縣知縣(1742-1746年)期間所作。范縣地處僻壤,民生凋敝,鄭板橋體察民情,目睹百姓與小吏的困頓,又深感官場層級阻隔,故以詩抒懷,反映基層治理的現實困境。
詩中聚焦范縣民生疾苦與官民隔閡,通過具體生活場景的白描,揭露底層困頓與體制疏離,體現鄭板橋‘一枝一葉總關情’的民本思想,是其關注現實、體恤百姓的代表作之一。
天宇綠無云,遲日江山如繡。是日輕衫團扇,笑折花相授。南山之北北山南,星鳥尚依舊。誰在松風高臥,作嵩陽春晝。
長河悠悠去無極,百齡同此可嘆息。秋風白露沾人衣,壯心凋落奪顏色。少年出門將訴誰,川無梁兮路無岐。一聞陌上苦寒奏,使我佇立驚且悲。君今得意厭粱肉,豈復念我貧賤時。海風蕭蕭天雨霜,窮愁獨坐夜何長?驅車舊憶太行險,始知游子悲故鄉。美人相思隔天闕,長望云端不可越。手持瑯玕欲有贈,愛而不見心斷絕。南山峨峨白石爛,碧海之波浩漫漫。參辰出沒不相待,我欲橫天無羽翰。
八月九月風氣肅,白波如山楚天綠。蒼蒼夜色入蘆花,船泊中流燃楚竹。夜半起坐寒颼颼,遙見驚飛雙白鷗。鱸鲙莼羹入我夢,扁舟去趁三吳秋。
明月照高閣,綵女褰羅幕。歌舞臨碧云,簫聲沸珠箔。青鸞臨南海,天上雙白鶴。萬里齊翼飛,意求君門樂。玉霄九重閉,金鎖夜不開。兩翅自無力,愁鳴云外來。態深入空貴,世屈無良媒。俛仰顧中禁,東飛白玉臺。
萬點寒鴉噪野煙,保州城上夕陽天。道傍苔碣麒麟臥,知是誰家舊墓田。
漁唱雜樵謳,茶鐺繼酒甌。醒吹云外笛,醉掉月中舟。潮駕千尋浪,風生兩岸秋。古今多少事,睡醒蓼花洲。
赤日黃塵奈暑何,郊園惟此綠陰多。四窗瀟灑馀桃李,一徑縈紆繞薜蘿。地主盤餐饒楚味,野人絲竹尚燕歌。斜陽欲忘歸途遠,十里新堤帶玉河。
年時好,最憶是初秋。清露沾衣尋絡緯,碧筠引蔓護牽牛。陳夢恁悠悠。
夢憶湘江路渺漫,鷓鴣啼處碧云寒。澹煙疏雨孤舟晚,曾記推蓬醉后看。
不顧冬殘自在妍,笑將疏影弄嬋娟。小軒不用垂簾幕,我醉花香自得仙。
楊白花,初二月,飛滿春江正愁絕。有客沙頭來告別,共挽長條落香雪。楊白花,春冥冥。飄飖無定止,化作青浮萍。悠悠亦是無根蒂,可是無情動有情。
石罅清泉流,仙源翠云鎖。幽人性恬淡,攜樽松陰坐。影落深澗中,不辯物與我。何為憺忘歸,此間無秦火。
幻緣東即西,妄境白成黑。那于土偶間,平地見佛國。云山樂未央,歲月嗟何及。恩讎一快意,聲利多慚德。名成復逃名,翻恐鐘鼎勒。
春谷草生殘雪際,石門人去夕陽時。自將數數窮幽秘,只恐鄰墻道士知。
鄭重多賢輔圣君,不才自合老煙云。兒童課罷書堂寂,種竹栽花日又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