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頌一百二十三首 其三十九
白云高,灘水急。
不動腳頭,全身直入。
白云高,灘水急。
不動腳頭,全身直入。
白云高高飄懸,灘水急急奔流。不移動腳步,整個身心徑直融入。
腳頭:腳步,指身體的移動。
全身:整個身心,指完整的自我。
直入:徑直進入,此處指直接悟入禪境。
此為宋代禪僧所作偈頌,屬禪宗傳教語錄體。創作背景或為禪師開示弟子時,借自然景象與日常動作,破除弟子對形式的執著,引導其直悟本心,體現禪宗‘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的傳法特點。
全詩通過白云、灘水的自然意象與‘不動腳頭,全身直入’的日常動作,闡釋禪宗‘當下即是’的頓悟思想。語言簡練而禪意深微,是禪宗以境喻理、直指本心的典型之作。
凡世纖塵不敢侵,瑤關自鎖白云深。
地靈佳木有仙意,山靜啼禽多好音。
五洞暗通蓬島路,九峰密拱石壇陰。
步虛聲了幽人暇,一穟爐香三弄琴。
顛倒夢魂中,無像成有像。無山見夔魖,無水見罔象。無火畢方橫,無木枸杞藏。無澇商羊奔,無旱神馬降。無病豎投盲,無過彭訴上。雄虺首岑岑,奇鸧頭??。二客鶴翩翻,五女石骯臟。墨精冉冉行,竹男喤喤向。不動講堂鐘,冥然千百狀。
周公不可詢,覺來空惝恍。持燭照人間,熟眠無耆壯。怪事何足書,一尊乃清貺。
自古天道公,可怨在不言。日月諱明明,雨露諱欣欣。霜雪諱慘慘,雷電諱焞焞。唐虞暨周孔,雖作不諱人。漫漫一大夢,口舌無常存。
今人不如古,時不分朝昏。氣不分燥濕,情不分怨恩。法不分威賞,響響趨饔餐。
吾愿天有口,諄切誨八夤。貪婪誨之義,殘忍誨之仁。庸懦誨使絀,才猷誨使信。六經休講魯,百家可歸秦。無令知天者,酲然亦如醺。
隔澗白猿子,
呼來驗是真。
一從滄海別,
啼嘯不知春。
千樹琪花繞梵宮,羅浮原與碧天通。
多生福慧雙修得,六代鉛華一洗空。
詩在灞橋驢背上,曲留關塞角聲中。
笑他無限癡兒女,但識人間錦繡叢。
碧樹蕭蕭涼氣回,
一年懷抱此時開。
槿花籬下占秋事,
早有牽牛上竹來。
城中信宿無所詣,徑作思山破雨歸。偶過南臺同野飯,聽公放意說巖扉。
楞伽本在海中央,缽具懸知掛舊房。不泛木杯驚俗眼,一蓑煙雨渡瀟湘。
富貴功名一窖塵,
白頭人送黑頭人。
若教總識玄玄理,
劫火何曾焚法身。
云氣薄太虛,瀰漫曉無邊。不見紅巖頂,安知岡與巒。
氤氳自相蕩,欲斷勢復連。仿像峨眉峰,積雪六月堅。
初日升榑桑,斜飛睨高天。排空不得上,復墮層崖巔。
山腰已半出,萬木根齊懸。群龍隱其首,尾掉巨石穿。
須臾霄漢間,絳碧五色妍。遠山豁露盡,兕象出馬前。
秋至暑不退,毒熱地氣偏。何時駕雷公,一麾金蛇鞭。
炊煙泄處指單車,落落風流想孟嘉。
荒澗暗生江岸草,野田閒放故園花。
民因兵亂稀開肆,吏以官清早放衙。
見說折腰終日苦,微霜已點鬢邊華。
淡江潮退好停槎,
趁早偕行乘火車。
暫洗征塵動游興,
一時看遍稻城花。
清閟小幅,溪山黯青綠。絲雨弄晴,二月東風,今朝初六。草色苔光交旖旎,又還我、一庭芳縟。借春陰,直到花朝,紅棠開足。
泉響谷,清似玉。樹繞屋,翠如幄。且抖擻官身,勾當春事,日日閉門休沐。雪積一分二分水,花亞十竿百竿竹。便隨分攜尊,總人間清福。
憶昨鬢毛殊未白,
斑斑已復見于詩。
天公嫌汝底相耗,
故遣齊生不待衰。
颯然一派起秋林,相和無人竟夕吟。
落葉蕭蕭聲乍隱,懸泉??響堪尋。
悠揚豈似臨風笛,斷續非關搗練砧。
默坐寂寥聽不厭,恍于靜里得空心。
四面垂條密,浮陰入夏清。
綠攢傷手刺,紅墮斷腸英。
粉著蜂須膩,光凝蝶翅明。
雨中看亦好,況復值初晴。
春深楊柳暗燕關,南去襜帷不可攀。
雪浪城頭江祖石,芙蓉天外李家山。
訟堂吏散鶯堪聽,藥院僧來鶴共閑。
秋浦看花能憶否,封書須及早鴻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