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頌一百二十三首 其六十四
兔馬有角,牛羊無角。
寸毫尺釐,天地寥廓。
潘閬倒騎驢,攧殺黃番趠。
兔馬有角,牛羊無角。
寸毫尺釐,天地寥廓。
潘閬倒騎驢,攧殺黃番趠。
兔子和馬生有犄角,牛與羊卻沒有犄角(反常之語);極細微的尺寸之間,卻能映照天地的廣闊(大小無別)。潘閬倒騎著驢子(超脫常規),摔死了黃番趠(破除執著之相)。
兔馬有角,牛羊無角:禪宗常用反常表述破除對常規認知的執著,無固定相。
寸毫尺釐:指極微小的長度單位,代指細微事物。
潘閬(làng):宋代詩人,字逍遙,有“倒騎驢”的傳說,象征超脫世俗束縛。
攧(diān)殺:摔死,此處指破除、消解。
黃番趠(chuō):可能代指執著于外在表象、拘泥常規之人。
此偈頌應為宋代受禪宗影響的文人或禪僧所作。禪宗主張“教外別傳,不立文字”,常用反常語句、生活典故破除弟子對固定概念的執著。此作或為闡釋“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的佛理而作,通過日常意象與機鋒語言,引導觀者超越表象,直見本心。
全詩通過反常現象、大小對比及典故,破除對常規認知的執著,宣揚禪宗“無分別”“無住”的核心思想。語言通俗機鋒,于日常中見深意,是禪宗偈頌“以俗喻真”的典型之作。
數峰蘸碧,記載酒甘園,柳塘花塢。最堪避暑。愛蓮香送晚,翠嬌紅嫵。欸乃菱歌乍起,蘭橈競舉。日斜處。望孤鶩斷霞,初下芳杜。遙想山寺古。看倒影金輪,溯光朱戶。瞑煙帶樹。有投林鷺宿,憑樓僧語。可惜流年,付與朝鐘暮鼓。漫凝佇。步長橋、月明歸去。
既有女名靈照,何妨自作維摩。要見諸天辦供,問他風月山河。
澤國魚龍氣,征途冰雪文。悲歌過燕趙,一吊望諸君。
菊蕊巳落粉,枇杷未著花。囪疏秋色滿,湖闊暮煙賒。魚鳥聚一水,瞿聃豈兩家。更須醅五斗,天外去浮槎。
投老投閒袖久通,何妨搔首鬢如蓬。故人索我形骸外,春事開予笑語中。別去未幾情似闊,詩成倏至福何洪。倦從遠役寧株守,人訝相從臭味同。如君摸索不難知,匡鼎來時解說詩。莫作瓜分甜后蒂,已拚樗散鬢成絲。聞閒歲月壺中永,取靜光陰隙外馳。莫道廣文心似鐵,知心猶有賦梅詩。
草香花暖醉春風,郎去西湖妾向東。斜倚石欄頻悵望,月明孤影笑飛鴻。
曉日乍瞳昽,驚波來自北。天氣幸未寒,風威爾胡得。
遠嶂白云天半,斷橋流水村孤。高樹門前成列,人來試問吾廬。
江山悲木落,身世嘆飄蓬。未會登山客,先吹墮帽風。
三代遺風一慨然,橫渠私計更須憐。聊將松菊栽馀地,漫遣山林病起年。今日封疆皆禹服,何時雨露不堯天。使君多少甘棠意,都在詩筒未盡箋。
一片端溪出,人同白玉看。承君一追琢,遂得作珠盤。氣以香爐暖,光含素鏡寒。方圓有深意,欲報碧瑯玕。
仙車駐七襄,鳳駕出天潢。月映九微火,風吹百合香。來歡暫巧笑,還淚已沾裳。依稀如洛汭,倏忽似高唐。別離未得語,河漢漸湯湯。
海日當長至,門弧應瑞開。鳳雛寧世出,龍種自天才。竇苑方稱桂,王家舊植槐。登筵多玉果,任醉酒千杯。
林麓低空日影遲,澄江四望早春時。游鱗喜躍新生水,倦翼來投舊好枝。薄暮放歌須待月,峭寒添酒可無詩。東風步屐還高興,誰伴宣城老守癡。
懦微莫如我,往往從險艱。譬之驅山麋,八鑾困天閑。豈惟物違性,成功亦良難。風煙念何地,野水長松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