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滄江虞使君賦客室三首
丈室縱橫獅子坐,仙裾雜遝蕊珠宮。世人莫笑渠荒幻,且驗靈臺一點中。
四達皇皇一廣居,此中妙用絕方隅。客來請問名齋意,拈與床頭太極圖。
屋下何妨架屋重,規模不與俗人同。君看萬象森羅處,豈有纖毫礙太空。
丈室縱橫獅子坐,仙裾雜遝蕊珠宮。世人莫笑渠荒幻,且驗靈臺一點中。
四達皇皇一廣居,此中妙用絕方隅。客來請問名齋意,拈與床頭太極圖。
屋下何妨架屋重,規模不與俗人同。君看萬象森羅處,豈有纖毫礙太空。
第一首:丈室中禪坐如獅子般莊嚴,衣袂紛雜宛若身處蕊珠仙宮。世人莫笑這景象荒誕虛幻,且看心靈深處的那一點清明。第二首:四通八達的寬敞居室,其中妙用超越了方位限制。客人來問書齋命名之意,我指給他床頭的太極圖。第三首:屋下不妨再架層屋,格局卻與俗人不同。你看那萬物森然羅列之處,何曾有一絲阻礙太空?
丈室:原指佛的居室,后泛指小室或禪房。
獅子坐:佛教中指佛菩薩的坐處,象征莊嚴。
蕊珠宮:道教傳說中神仙居住的宮殿。
靈臺:指心,古人認為心是靈魂所在。
皇皇:廣大、堂皇的樣子。
方隅:方向、角落,代指局限。
太極圖:陰陽辯證的象征圖案,代表宇宙根本規律。
萬象森羅:世間萬物眾多而清晰羅列。
此詩為贈滄江虞姓地方長官(使君)而作,約創作于宋代。詩人通過為其客室題詩,既描繪客室格局,更借此闡發對精神境界的理解,反映了當時文人交游中以詩論道的雅趣。
全詩以客室為切入點,由外及內,從空間格局轉向心靈境界,融合禪道思想,強調內心清明與超越局限的重要性,體現了宋代文人對哲理與生活結合的探索,語言凝練而意蘊深遠。
吷庵工言愁,歌曲似白石。西江導宗派,豈但詩無敵。當年吾厚君,館子冶城宅。鐘山對隱幾,吟聲勁四壁。惜哉無畫手,一掃渺無跡。今看君此圖,身世已屢易。自題尤有致,掩抑見胸臆。閒編南渡錄,恥附北朝客。翻疑月如新,不使照吹笛。為山限一簣,花竹有奇色。借畦供俯仰,亦以慰岑寂。人書俱老矣,所貴在自適。莫復學寒蟲,垂絳過千尺。
山深人寂寂,澗曲水沄沄。顧爾非忘世,遺身在白云。
看山如覓孟萬年,君自求之眉睫間。病翁生愁午睡去,舟行失卻九峰山。前瞻數點頗铦銳,沿流計程只此是。
寧愿卑躬奉虎狼,豈甘衽席處紅妝。薄言憤向西宮訴,贏得荃蓀不吐芳。
清明節,雨晴天,得意正當年。馬驕泥軟錦連乾,香袖半籠鞭。花色融,人競賞,盡是繡鞍朱鞅。日斜無計更留連,歸路草和煙。
太白狂歌一酒船,錦袍夜醉楚江邊。此時應向剡中宿,逼耳清猿月滿川。
苦吟正在郊寒處,露草秋蟲亦共悲。過我聊當煮彭越,不須苦覓外孫詞。
室邇會面稀,軔發分首別。緬思耐久交,不為翕翕熱。祇夜在貝多,有懷時間閱。嚬伸三昩起,燕坐真適悅。
嵩呼聲里曉寒侵,寶炬光中月影沉。海宇正當更治日,蠻荒寧異向陽心。曾叨近侍奔趨地,尚憶親瞻斧扆臨。此日南陲心北闕,不堪愁對瘴云深。
水風吹樹晚蕭蕭。散發醉吹簫。塵事苦如毛。要洗耳、時聽舜韶。舊游何處,瓊山銀海,宮殿郁岧峣。誰與共游遨。尚記得、仙人子喬。
高明者乾,博厚者坤。以清以寧,資始資生。壽胡可度,德胡可評。愿言從欲,誕受強名。
上天下天水,出地入地舟。石劍相劈斫,石波怒蛟虬。花木疊宿春,風飆凝古秋。幽怪窟穴語,飛聞肸蚃流。沈哀日已深,銜訴將何求。
王城與甌脫,聚散同一塵。市人與朝士,隱現同一身。持茲平等觀,于君寧足論。國事昔糜沸,紛紛經幾秦。衣冠狗腳朕,玉貌誰能臣。拂袖恥世網,甘心儕流人。知交雜華管,妙分蕕與薰。辟地棲一廛,俗物惱比鄰。懶臥不肯起,聞歡一欠伸。口吃作吳語,居然頰生津。時亦相可否,龍性終難馴。今年歲在酉,寒雞宜專晨。斗酒急自勞,慰君安在辰。雪色入戶牖,青氈坐成春。好客到婦子,清談逾飲醇。得此足忘老,豈但忘其貧。
冰雪肌膚鐵石腸,翩翩和月按《霓裳》。臨窗喜見橫斜影,卻有王孫翰墨香。
錦繡文才貌甚都,冶容亂擲果盈車。披圖宜鑒登徒子,折齒猶勝謝幼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