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一首
藍田戰秦將,
子嬰豎降幘。
至今柏樹精,
疑是臥龍魄。
藍田戰秦將,
子嬰豎降幘。
至今柏樹精,
疑是臥龍魄。
在藍田與秦軍將領激戰,子嬰豎起投降的頭巾。至今這里的柏樹精靈,疑似是英雄臥龍的魂魄。
藍田:地名,今陜西藍田縣,秦末劉邦與秦軍曾在此激戰。
子嬰:秦三世,秦朝最后一位統治者,在位僅46天即向劉邦投降。
豎降幘(zé):豎起投降的頭巾,幘是古代男子頭巾,此處指投降的標志。
柏樹精:指藍田一帶歷經滄桑的古柏,被賦予神異色彩。
臥龍魄:臥龍的魂魄,此處借指英雄的精神或英魂。
具體創作背景不詳,推測為作者途經藍田古戰場時,因當地歷史遺跡(如秦末戰場遺址、古柏)觸發對秦末興衰的感慨,進而以詩寄懷。
全詩以秦末藍田之戰與子嬰投降的歷史事件為引,結合柏樹與臥龍的意象,既回顧歷史興亡,又追慕英雄精神,語言簡練而意蘊深遠。
軾轍齊名世早知,百年忠義系人思。
忠傳折檻排奸日,義想銜刀伏闕時。
兩地青磷埋宿草,一山紅樹妥新祠。
吳門野老多相識,雪涕爭看《幼婦碑》。
不知淺素更輕紅,
遙望長疑煙靄中。
除取梅花心自省,
看花人隔小橋東。
少微垂曜接蓬萊,海國龍門一扇開。
家學鯉庭山谷集,仙班鸞掖秘書臺。
既今風雅無盟主,自古文章有霸才。
惆悵榛苓搖落盡,買絲愿繡使君來。
綠酒負金蕉,疊鼓春宵。小屏風底暗香焦。閑夢一床推不去,夜夜楓橋。往事只魂銷,雙鯉迢迢。梅花與我兩無聊。剩有眉樓弓樣月,還憶吹簫。
池面綠生渦,雨打殘荷。茶煙風細漾簾波。枕簟新涼人淺醉,無奈秋何。懶去聽笙歌,心事銷磨。芭蕉聲到睡時多。紈扇紗簾休憶著,只夢漁蓑。
蘭燼黦湘屏,蛛網簾釘。林鶯捎落護花鈴。撒盡榆錢飄盡絮,春也零星。月又上窗欞,風又泠泠。墜歡如夢不曾醒。只有烏龍眠自在,綠草閑庭。
樓上五更寒,風雨無端。愁多不奈一生閑。莫問畫堂南畔事,如此江山。鉛淚洗朱顏,歌舞闌珊。心頭滋味只馀酸。唱到宮中新樂府,杜宇啼殘。
一琴一鶴一扁舟,
南北東西更九州。
一曲湖山真得計,
半生交結盡清流。
北斗七星低可捫,禁城鐘鼓動黃昏。
心懸連日羽書至,坐覺一更草露繁。
燭花然夢弄孤耿,秋樹語風多暗喧。
樓角迢迢轉河漢,攬衣不寐欲忘言。
籬邊準擬嗅清香,
菊蕊真同佛面妝。
屈指重陽能幾許,
夜來寒露已為霜。
清水塘邊血作磷,正陽門外馬生塵。
只應水月無新恨,且喜云山來故人。
晴臘無如今日好,閑游同是再生身。
自傷白發空流浪,一瓣香消淚滿巾。
長羨東林山下路。萬疊云山,流水從傾注。兩兩三三飛白鷺。不須更覓神仙處。
夜久望湖橋上語。欸乃漁歌,深入荷花去。修竹滿山梅十畝。煩君為我成幽趣。
我愛西湖湖上路。萬頃滄波,河漢連天注。一片寒光明白鷺。依稀似我登臨處。
報答溪山須好語。痛飲高歌,何必騎鯨去。環舍清陰消幾畝。無人肯辦歸來趣。
綠葉陰陰亭下路。修竹喬松,中有飛泉注。水滿寒溪清照鷺。個中不住歸何處。
枝上幽禽相對語。細聽聲聲,道不如歸去。只待小園成數畝。歸來占盡山中趣。
茅屋三間臨水路。棐幾明窗,待把蟲魚注。我已忘機狎鷗鷺。溪山買得幽深處。
小雨招君連夜語。野服綸巾,勝日尋君去。借問良田千萬畝。何如樂取林泉趣。
炎威不到軒窗外,
冷氣常存枕簟中。
半區茅屋裹疏籬,
無地容盆作小池。
祇有案頭翻筆墨,
老翁彷佛似童兒。
兒女乾啼濕哭馀,
偷閒才得寄家書。
望兄好繼襄勤業,
莫使官聲竟不如。
高山千載瞻前哲,庭宇經營信有心。
門戶森然廊寢異,階除宛似奧堂深。
虹垂兩澗清殊派,屏展諸峰碧萬尋。
終古秉彝應不泯,同祠配享匪斯今。
青峰一曲抱愁云,中有先朝諫議墳。
往日兒童識鄒浩,到今野老哭劉蕡。
山頭樹屋稱殘卒,地下戎衣見故君。
埋骨便為干凈土,豐碑華表漫紛紜。
異苔氣味感同岑,塵世難忘是賞心。
名士過江成往跡,騷人末路托行吟。
卅年骯臟囊中穎,一曲流連海上琴。
欲挹清芬空仰止,青山南麓白云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