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陽臺 秋屏
睡鴨宵偎,粉蛾晨貼,曲房遮斷難尋。敵住霜威,不教移入簾陰。沉沉十二連環影,認眉山、瘦卻秋深。驀題詩、六扇琉璃,墨黦香侵。
個儂悄記巫峰路,黯藏嬌貯恨,墜響斜簪。里外分明,夜來微逗琴心。那回潛聽鴛鴦浴,卻迷藏、悄地愔愔。畫瀟湘、十幅無多,水墨云林。
睡鴨宵偎,粉蛾晨貼,曲房遮斷難尋。敵住霜威,不教移入簾陰。沉沉十二連環影,認眉山、瘦卻秋深。驀題詩、六扇琉璃,墨黦香侵。
個儂悄記巫峰路,黯藏嬌貯恨,墜響斜簪。里外分明,夜來微逗琴心。那回潛聽鴛鴦浴,卻迷藏、悄地愔愔。畫瀟湘、十幅無多,水墨云林。
睡鴨形的香爐在夜間依偎,粉白的飛蛾清晨貼附,曲折的房室被屏風遮擋難以探尋。它抵御住秋霜的寒氣,不讓涼意侵入簾內的陰影。屏風上十二連環的圖案沉沉映出,辨認那如眉山般的輪廓,在深秋中更顯清瘦。突然見屏風六扇琉璃上題著詩句,墨跡深暗,香氣浸潤。那人悄悄記起巫山神女的路徑,屏風里暗藏著嬌美與愁恨,斜簪的頭飾似有墜響。屏風里外分明,昨夜隱約傳遞著琴心。那回曾悄悄傾聽鴛鴦戲水之聲,卻又捉迷藏般悄然安靜。畫著瀟湘的屏風不過十幅,水墨間盡是云氣繚繞的山林。
睡鴨:鴨形香爐,因燃香時煙縷似鴨睡而得名。
粉蛾:粉白色的飛蛾,常貼附于屏風等器物。
十二連環:形容屏風上連環相扣的裝飾圖案。
眉山:代指屏風上描繪的女子秀眉,亦指屏風的形態。
黦(yuè):顏色深暗,此處指墨跡暈染變深。
個儂:吳方言,意為“那人”或“這人”。
巫峰路:用宋玉《高唐賦》巫山神女典故,喻指屏風上的幽會畫面。
愔愔(yīn):安靜無聲的樣子。
云林:云氣繚繞的山林,指屏風水墨畫的意境。
此詞具體創作背景無明確史料記載,推測為作者秋日觀屏風而作。通過描繪屏風的裝飾、題詩及所繪內容(如巫山、瀟湘等),結合秋深的時令特征,抒發對生活細節的敏感與幽微情思,反映清代文人對日常器物的審美關注與情感投射。
全詞以“秋屏”為核心,從屏風的形態、裝飾到所繪內容逐層展開,既刻畫屏風的物理特征(如“十二連環影”“六扇琉璃”),又借畫境(巫峰、瀟湘)與生活場景(題詩、聽?。﹤鬟f情感,展現了清代婉約詞“體物入微、寄情于景”的藝術特色,在詠物詞中獨樹一幟。
月淡星疏子夜清,獨騎黃鶴下吹笙。當時只許風聽得,學與行云佩玉聲。
石筍生孤標,屹立青冥直。根橫曉浪痕,籜卷春云色。棱棱長鈞鋒,應使山魅惕。
五百年間一夢中,登臨回首興何窮。當時事業軒天起,此日風流掃地空。墮淚山頭春草長,沉碑江上晚煙濛。故令倦客成惆悵,目斷斜陽不忍東。
絳孫抱了抱修孫。想起連枝入夢魂。伯仲吟聲難得聞。正黃昏。雨急風尖頻打門。
長笑庭花各樣妝,競呈春色占時芳。孤標冰雪年年伴,只作人閒獨自香。
重重風日透,花氣滿池塘。誰把紅云比,紅云無此香。
日大如盤,猛飛近、爛紅無極。鷹背上,眾星如雨,天傾云立。日月為輪云作蓋,胸前斗柄為車軾。用手拈地軸使之停,供吾役。搖天柱,牽地脈。穿宇宙,嫌他窄。望茫茫上下,我為心核。萬古羲和桑海主,一繩銀漢蒼天脊。待捫天高叫問窮通,聞呼吸。
感慨重來吊望諸,一杯明水灌遺墟。昌黎好古心偏壯,諸葛謀王膝未舒。故國猶傳下齊事,老儒空讀報燕書。憑誰屈指當時士,多少縱橫盡不如。
他日逢元日,開樽我對君。此時吾謝客,翻怪爾離群。懶醉長安酒,空瞻海嶠云。弟兄寥落甚,嗒矣坐宵分。
解纜朱簾映碧流,溪云冉冉送輕舟。鳳凰吹管迎仙旆,鸚鵡調歌狎醉侯。君有壯心歡入幕,我無佳緒賦登樓。當軒更遇梅花使,早寄春風慰白頭。
一度風云急。霎時間,歌臺冷落,文壇沉寂。傲立唯君獨奇秀,不管冰霜炎熱。愿潑盡胸中粉墨。捐卻萬金杯在手,笑紅塵逐利爭名客。真慷慨,畫中杰。無能甘愿居蓬室。這些年,詩書作伴,杜門避跡。興敗總關婦人事,寒柳風煙南國。翻一部晚明新曲。書成報與故人道,傳風流乞借手中筆。得題簽,才生色。
人間豈少嘉賓在,惆悵誰營剡下資。何似只攜詩卷去,五湖煙雨伴鴟夷。
陰風蕭蕭吹急雨,龍子相將乞龍乳。隨潮上下不可攖,頭角疑能作人語。溪云畫手工不工,撫景還思陳所翁。旱歲安能慰民望,青天白日驅豐隆。
泥金瀝水順飄揚,掌扇香吹殿角涼。不是內官親執御,太平無用鎮非常。
人世難為客,心空不待年。坐深千衲在,道許一燈傳。白日論詩地,青山住世緣。高歌望吾子,我亦買歸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