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馀不春社詩二首
五風十雨荷皇天,桑滿墻陰稻滿田。記取年年寒食節,大家先辦賽神錢。
白叟黃童半醉醒,酒闌連袂踏歌行。百年盛事先珍重,為寫新詩托姓名。
五風十雨荷皇天,桑滿墻陰稻滿田。記取年年寒食節,大家先辦賽神錢。
白叟黃童半醉醒,酒闌連袂踏歌行。百年盛事先珍重,為寫新詩托姓名。
第一首:風調雨順承蒙上天眷顧,桑樹爬滿墻根,稻田遍布田野。請記住每年的寒食節,大家要先準備好祭祀神靈的錢。第二首:白發老人和黃發孩童半醉半醒,酒宴將散時手拉手踏歌而行。百年難遇的盛事要好好珍惜,為此寫下新詩并留下姓名。
五風十雨:指風調雨順,五天一風,十天一雨,形容氣候適宜。
荷:承受,承蒙。
寒食節:傳統節日,在清明前一二日,民間有禁火、祭掃等習俗。
賽神錢:為祭祀社神(土地神)準備的費用。
白叟黃童:白發老人與黃發兒童,泛指老老少少。
酒闌:酒宴將盡,即將結束。
連袂(mèi):手拉手,衣袖相連。
踏歌:以足踏地為節拍,邊歌邊舞。
春社是古代農耕社會祭祀社神(土地神)以祈豐收的重要民俗活動,多在立春后舉行。此詩為詩人參與馀不(今浙江德清一帶)春社活動時所作,通過記錄春社籌備與慶典場景,反映了當時民間對自然的敬畏與對豐收的期盼。
全詩以春社為核心,前首寫豐收年景與春社籌備,后首寫慶典時老幼同歡的熱鬧,生動展現了古代鄉村民俗風貌。語言平實卻富有生活溫度,既體現對傳統的重視,也流露出詩人對民間盛事的關注與記錄意識。
一飲千盅罷。十年來,許多心事,半宵閒話。話到風騷趨末路,滿座唏噓悲詫。我亦是、悲懷難卸。屈指豪英江左右,有何人伯。仲諸君者。馀子輩,盡其亞。邦家自古親風雅。盡區區、匹夫天責,肯容辭謝。要把傳薪為己任,無愧千年以下。漫說道、中原無馬。若遣兒曹關大計,問吾儕何異庸人也。詩思被,夜風打。
纖纖月色淡黃昏,城郭千家雪炤人。攜手望春同茗飲,小坊燈火自相親。
朝來風雨怯輕羅,便覺涼秋意思多。一夜不眠聯翠被,馀香消盡滿池荷。
庵在村煙底,除非到者知。因投今夜宿,記得去年詩。窗外雨猶滴,佛前燈未吹。無人同淡話,看殺菊花枝。
兄弟而今一半存,想君愁上鹡鸰原。紙錢麥飯南山路,死別生離兩斷魂。
神清肌骨爽,慮淡夢魂安。夜月橫吟榻,秋風理釣竿。醉來長袖舞,興動短琴彈。對客頻呼酒,忘情各盡歡。雨過晚峰青,無人門自扃。溪光浮竹幾,嵐影落松屏。云滿煎茶灶,春生貰酒瓶。酣歌天地里,醉臥秋風亭。石鼎煮春茶,瑤杯斟紫霞。豪歌聲俊爽,歡舞影欹斜。酣醉眠芳草,顛狂藉落花。醉來新月上,人笑忘還家。
鹵簿蕭蕭鼓吹鳴,屬車前導乘輿輕。□□殿里朱門閟,無復傳呼輦路聲。
知君非久別,無柰亦分違。從此風期阻,漸看云會稀。南鄰想高士,東壁望馀暉。莫向碧山去,依依戀舞衣。
一不輕師慢法,二遵清靜仙經。三存精氣養神靈。四把塵勞拂盡。五戒無明業火,六除俗禮人情。七擒猿馬未安寧。八味瓊漿得飲。
昔隸清虛府,今藏般若函。白頭宗老子,黃面禮瞿曇。空色元無定,禪鉉任所參。但知心是一,何用教分三。
思君不可見,三月正花飛。楊柳垂金縷,新苔勝舞衣。鳥來枝上語,人自水邊歸。盡日西南望,空山但落暉。
昨日送春歸,今朝送君去。君去幾時來,春歸向何處。都門柳千行,晴空正飛絮。祇恐尊酒空,離情渺無據。
山林真學士,天地一詩翁。乘興不可返,孤舟雪后風。浩蕩襟期別,艱難道術窮。何當真卜宅,共老水精宮。
秋殘細雨侵珠箔。莫道是,檐花落。幽蛩響徹玉階空,斗覺寒驚衣薄。柴扉盡掩,塵談無客,未免人蕭索。鄰翁縱有余醅約。本無量,難多酌。長吟抱膝獨徘徊,身世茫茫誰何托。此時休問,逢人常在,且自行吾樂。
梁園朝暮擁笙歌,猶有音情問薜蘿。口囑去人無別語,不多飲酒讀維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