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樂府十首 其二 輪者謳
挽粟上高山,
高山若平地。
力盡心不怨,
同我家私事。
去者不遑寧,
歸者唱歌行。
相逢古城下,
立語天未明。
一身遠出塞,
十口無稅征。
挽粟上高山,
高山若平地。
力盡心不怨,
同我家私事。
去者不遑寧,
歸者唱歌行。
相逢古城下,
立語天未明。
一身遠出塞,
十口無稅征。
拉運糧食登上高山,高山在他們腳下如同平地。用盡全身力氣卻毫無怨言,就像在操持自家的私事。出發運糧的人無暇安寧,歸來的人唱著歌兒前行。他們在古老的城下相遇,站著交談時天色還未放亮。一人遠出邊塞服役,全家十口便無需繳納賦稅。
挽粟:拉運糧食。粟,泛指糧食。
遑寧:閑暇安寧。遑,閑暇。
無稅征:沒有賦稅征收。征,征收。
輪者:指推車運糧的民夫。謳:民間歌謠。
此詩為唐代樂府詩,反映唐代邊塞運輸的現實。唐代邊事頻繁,需大量糧草供應戍邊軍隊,民夫運糧是重要保障。詩中“一身遠出塞,十口無稅征”或對應唐代“課役減免”政策——民夫服役可免除部分賦稅,以此激勵民眾參與,詩中“心不怨”正體現政策對民力的調和作用。
詩以“輪者”(運糧民夫)的視角,記錄邊塞運糧的日常:艱辛卻無怨,辛勞中隱含對政策的認可。既展現唐代邊塞后勤的真實圖景,也刻畫了底層民眾質樸的家國意識,是唐代樂府“寫實”傳統的典型體現。
梅生一尉卑,喋喋正天紀。洗心洞玄化,削跡棄妻子。龍變孰能馴,蟬蛻乃真止。松回風泠泠,水落石齒齒。
離歌唱罷上吳船,行李蕭蕭只舊氈。已拜秋官經十載,復登云路遠三千。鶯啼御苑花迎佩,馬度深河柳拂鞭。遙想朝回無事日,壯懷應賦遠游篇。
嵯峨峰頂移家住。是個不唧留樵父。爛柯時樹老無花,葉葉枝枝風雨。故人曾喚我歸來,卻道不如休去。指門前萬疊云山,是不費青蚨買處。
樛枝半著古苔痕,萬斛寒香一點春??倿楣沤褚鞑槐M,十分清瘦似詩人。
南山采藥北山棋,把斷閬風天不知。試問龕中二三子,爛柯人是向來誰?
宵靜。人定。步中庭。傾耳銀河有聲。泬寥萬里凄且清。泠泠。裌羅衣袂輕。除卻姮娥誰共語。天難曙。露腳迷寒兔。野雞鳴。鼓六更。棱棱。啟明遙一星。
仙郎落筆敏驚鴻,文字追回兩漢風。脫腕舊聞供十吏,探懷行看取三公。
羸驂出更慵,林寺已疏鐘。踏緊寒聲澀,飛交細點重。圃斜人過跡,皆靜鳥行蹤。寂寞梁鴻病,誰人代夜舂。
二年憔悴在三鴉,無米無錢怎養家。每日兩餐唯是藕,看看口里出蓮花。
古木蒼蒼落照收,誰人獨自汎中流。燈前不敢披圖看,恐是松陵別后舟。
頹云不動天如醉,與夜為謀雪似羞。明日詩成春五鼓,一年甲子又從頭。
洞庭湖色碧于藍,瀟湘日融花欲酣。黃鶴樓中留醉客,懶人天氣是江南。
石榴有子兆開先,況復來從雨露邊。一座驚看無似者,諸公持贈不徒然。家如王祐多陰德,齒及商瞿未暮年。見說近來蘭入夢,試看明月掌珠圓。
多士期東閣,孤懷向北辰。名高太史筆,病劇長卿身??锸捞旌螉Z,憐才誰更真。茫然隔氣象,遽矣失經綸。白舫云隨櫬,清秋月寫神。半生馀著作,萬事已荊榛。策杖來何晚,臨風愴獨頻。尚思排難處,一諾定交晨。淚濕墓前土,心通泉下人。明年花自發,猶似玉堂春。
寒猶挾纊思南國,老更看書坐北窗。白雨三時如倒海,黃流一夜盡成江。榴花支子開無數,鸂?鸕鶿下作雙。天上故人何日見,劍心詩思未能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