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懷寄佘峰董得仲先生
南村有遺叟,寂寞居河濱。
一褐常見肘,數椽聊寄身。
所志在不茍,食力甘苦辛。
閑來把直釣,終日無纖鱗。
晴霞映眉宇,野水光粼粼。
坐久發清嘯,怡然全我真。
古樹落高蔭,遠水懷故人。
于此頗有得,毋謂于陵貧。
南村有遺叟,寂寞居河濱。
一褐常見肘,數椽聊寄身。
所志在不茍,食力甘苦辛。
閑來把直釣,終日無纖鱗。
晴霞映眉宇,野水光粼粼。
坐久發清嘯,怡然全我真。
古樹落高蔭,遠水懷故人。
于此頗有得,毋謂于陵貧。
南村有位隱居的老人,寂寞地居住在河邊。他穿著粗布短衣常常露出手肘,幾間簡陋的屋子暫且容身。他的志向在于行事不茍且,靠自己勞動吃飯甘愿承受辛苦。閑暇時拿著直鉤釣魚,一整天也釣不到一條小魚。晴朗的云霞映照在他的眉宇間,野外的河水波光粼粼。他久坐后發出清亮的嘯聲,怡然自得地保全著自己的真性。古老的樹木投下高大的樹蔭,在這遠方的水邊懷念著故人。在這種生活里他很有收獲,不要說他像于陵仲子那樣貧窮。
遺叟:隱居的老人。
褐:粗布短衣。見肘:即“捉襟見肘”,形容衣服破爛。
數椽:幾間屋子。椽,放在檁上架著屋頂的木條。
不茍:不茍且,不隨便。
食力:靠自己的勞動生活。
直釣:用直的魚鉤釣魚,有隱居不仕之意。
纖鱗:小魚。
眉宇:兩眉之上,指人的容貌。
粼粼:形容水清澈、波光閃動的樣子。
清嘯:清亮的嘯聲。
全我真:保全自己的真性。
于陵:指于陵仲子,戰國時齊國人,隱居不仕,生活貧困。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但從詩的內容可推測,詩人可能處于一個社會動蕩或官場污濁的時期,他向往像遺叟一樣隱居的生活,以保全自己的真性,不與世俗同流合污。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隱居生活和高尚品格。其特點是質樸自然,以簡潔的語言描繪出隱居者的形象和生活場景。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了古代文人對隱逸文化的追求。
不見伯兄久,荊花靜晚風。平生敦手足,此日任西東。萬里看鴻鵠,三冬困蟄龍。不知今夜燭,誰與一尊同。
五柳先生門乍開,宅邊植杖久徘徊。陌頭遙認顏光祿,詰旦先乘瘦馬來。
浩渺涼風歲色徂,遙傳尺素到江湖。誰誇特進鸞凰筆,自寫滕王蛺蝶圖。明月萬家愁外滿,碧云千里望來孤。攜琴會入東林社,徙倚蓮花醉玉壺。
水云盡處列奇峰,螺髻參差杳靄中。江岸維舟看不了,煙嵐分碧入疏篷。
左手紫螯蟹,右手綠螺杯。古今多少遺恨,俯仰已塵埃。不共青山一笑,不與黃花一醉,懷抱向誰開。舉酒屬吾子,此興正崔嵬。夜何其,秋老矣,盍歸來。試問先生歸否,茅屋欲生苔。窮則簞瓢陋巷,達則鼎彝清廟,吾意兩悠哉。寄語雪溪外,鷗鷺莫驚猜。
欲雪城西嘗對飲,舊游新歲感崢嶸。平生已畏論懷抱,湖海何緣識姓名?入寺看江孤閣冷,烹魚炊稻暮鐘晴。與君晚遇良非淺,小待梅梢好月生。
三五一都三個字,古今明者實然稀。東三南二同成五,北一西方四共之。戊己自居生數五,三家相見結嬰兒。嬰兒是一含真氣,十月胎圓入圣基。
西園雨過風猶勁,細算無多春色剩。花心睡蝶漫魂酣,葉背流鶯休舌佞。雙情繾綣憑誰證,錦段貂褕珍重贈。須知鴛枕有滄桑,好夢濃時偏易醒。
詞賦切宜師二宋,文章須是學三蘇。
花神泣向胭脂國,淚浥紫綿紅沁肉。沈香亭北錦屏寒,太真政在華清浴。
紅粉捐軀為主家,明珠一斛委泥沙。年年金谷園中燕,銜取香泥葬落花。
獨臥曉慵起,夢中千萬山。推窗煙云滿,一笑咫尺間。裊裊美人妝,金碧粲笄鬟。素波凈如鏡,綠蘋點溪灣。美哉筆墨工,貌此意度閒。孤禽立圓沙,漁舟遠來還。我方厭阛市,坐對忘朝餐。安得林下扉,深居長掩關。
靜夜長如歲,羈愁冷似灰。繆通京國籍,虛負故園梅。不寐聞寒柝,多情減壯懷。無端寥落意,一一上心來。
行人白馬去遙遙,初上金堤欲過橋。望塵不見遮人眼,苦怨無情萬萬條。
屹立廬峰掛紫煙,中林有客坐談玄。高軒蚤識王孫句,畫閣重開帝子筵。秋遠北風隨雁字,夜深南斗動龍泉。何緣一借天池榻,攜手銀河百尺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