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頌一百二十三首 其一○七
雙雙把手上高樓,
唱拍相從各應酬。
歌鼓散時人盡醉,
也無歡喜也無愁。
雙雙把手上高樓,
唱拍相從各應酬。
歌鼓散時人盡醉,
也無歡喜也無愁。
兩人攜手一起登上高樓,隨著節拍相互唱和應酬。歌舞結束眾人都已沉醉,既沒有歡喜也沒有憂愁。
雙雙:指兩人一起。
唱拍相從:隨著節拍相互唱和。
應酬:相互應對。
此偈頌為宋代禪僧所作,禪僧常通過偈頌表達對佛法的體悟。當時佛教禪宗盛行,禪僧們以偈語傳道、明心見性。作者或許在經歷或看到熱鬧場景后,有所感悟而創作此偈,以表達對世俗情感的超脫。
這首偈頌主旨是傳達一種超脫世俗悲喜的禪意。其特點是語言直白、意境深遠。在禪學文學中,這類偈頌以簡潔文字蘊含深刻哲理,對后世禪學思想傳播有一定影響。
松廳儼臺署,肅肅秋霜寒。送君萬里道,雕鶚上云端。紀綱貴扶植,名節由艱難。相思海月明,惜無雙羽翰。
銘旌冉冉去飛揚,蕭瑟西風泣畫堂。不見魚軒辭繡轂,空馀鸞誥冷綃囊。姓名自是標仙籍,環佩應知返帝鄉。盡把遺芳歸史筆,會令千古獨輝煌。
天低野闊凍云同,脈脈綏綏向晚空。窗影漸明疑近曉,竹聲頻折怪無風。
斑駁丹黃暗自傷,寥寥斗字索枯腸。冥鴻匿笑籠中雁,歌哭無端怨鶴長。
牽牛延蔓覆檐青,涼氣著人如酒醒。天外晚風收積雨,石爐澄水白泠泠。
秋山面面翠屏回,孤石支撐說法臺。想見高僧開口處,諸峰曾與點頭來。
會得吾生只汎浮,莫將耕釣異公侯。文章高去乃青史,富貴極來皆白頭。至樂如今惟強飲,最賢從古是無求。荷源砌上楓林葉,又過元豐第六秋。平昔賢他馬少游,有官何必至封侯。天如大雨當揮手,命合高眠亦到頭。幽澗魚肥堪煮炙,豐年酒賤易追求。恨君門館無酣伴,枉共癡兒對一秋。
歸來黃鶴訝新樓,萬里長江一色秋。蝶夢難圓仙跡杳,梅花已落笛聲留。鄉書久斷衡陽雁,心事惟盟戲水鷗。風月無邊誰是主,白云芳草共悠悠。
棲棲徒旅中,美酒不常得。偶得弗為飲,人將嘲我惑。天運恒往還,人道有通塞。伊洛與瀍澗,幾度吊亡國。酒至且盡觴,馀事付默默。
皇天傾,后土頹,王降世兮漢祚衰。王作黃泉兮誓相隨,王死胡用吾身為。
幽溪青草結,沿愛適旁源。深竹水流路,無人梅一村。云煙尋不到,泉石自相敦。明發須佳侶,香敲積雪門。
吹笙王子晉,鍊鼎茅初成。清秋金穴游,白羽云中行。五煙隨露掌,太霞乘火精。高歌落渺茫,逸氣凌紫清。時飲玉池水,朝餐珠樹英。追隨神雀舞,低昂威鳳鳴。如何九皋上,托子以修名。
窗外寒風正襲衣,流黃那復理殘機。鳴箏熾炭圍爐畔,高捲珠簾看雪飛。
滿闥彤云匝地潮。人無生死地無皋。恐乖兒女新妝束,愧共青山老鬢毛。天碧玉,樹瓊瑤。何時歌哭自漁樵?太陽收取雪箋去,怕有文章似六朝。
相約登高躡白云,云中雞犬坐來聞。小山叢桂留車轍,微雨空濠落雁群。醉里乾坤真自足,老來風月合平分。吾方落帽公先去,投轄虛煩李使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