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興二首
池館臨丘壑,泉聲落座隅。林間逢隱者,端坐說唐虞。
云暝千峰暮,林幽萬木寒。故情殊未已,誰肯念袁安。
池館臨丘壑,泉聲落座隅。林間逢隱者,端坐說唐虞。
云暝千峰暮,林幽萬木寒。故情殊未已,誰肯念袁安。
池館緊挨著山丘溝壑,泉水聲傳入座位的角落。在樹林里遇到一位隱士,正端坐著談論唐堯虞舜的盛世。云霧昏暗,千座山峰已到傍晚;樹林幽靜,萬棵樹木透著寒意。舊日的情懷難以消散,可誰又會掛念像袁安這樣貧寒的人呢。
池館:池塘邊的館舍。
丘壑:山丘和溝壑。
座隅:座位的角落。
隱者:隱居的人。
唐虞:唐堯與虞舜的并稱,借指上古太平盛世。
暝:昏暗。
殊未已:還沒有停止,難以消散。
袁安:東漢人,有賢名,曾因大雪在家中挨餓卻不出門求告。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推測詩人可能處于一個相對清幽的環境中,在與隱士交流后,面對眼前的景色,聯想到自己的境遇,感慨無人理解和關懷,從而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在于抒發詩人內心的孤獨和對自身境遇的感慨。其特點是借景抒情、用典自然,營造出獨特的意境。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算具有重大影響力,但展現了詩人細膩的情感和一定的創作技巧。
月似蘆花煙似水,似如不似勞形容。
噴雪凝寒猶清適,涵暉冷燄飛輕松。
星漢相看交不昧,心魂欲之亦奚從。
但覺晃煟透圓碧,不辨愁來忽已逢。
風前歷亂千葉,石上參差兩竿。且可鏘鳴玉佩,莫教吹折瑯玕。
叢深似暗不暗,葉重欲垂未垂。向晚鷓鴣啼處,滿山風雨來時。
漁父一竿翠玉,仙人九節青筇。自愛林間草凈,誰教石上苔封。
何年裁籜冠子,此日見錦?兒。自是金鳴玉潤,不愁雨打風吹。
豪杰爭鵝炙,
神仙食馬肝。
豈知有薇蕨,
布滿首陽山。
筍輿于于來,老柳擁高瓦。心知神靈湫,隱秀伏其下。
入門竹盈盈,雜以杏淡冶。稍北瑩半弓,澄潭毛發灑。
拓廊圍周遭,媚碧瞰平野。名區幾豪攘,易主不遑舍。
龍神久無功,但見鬼謀社。經過嘆潛德,雩廢用亦寡。
唯有搗衣聲,哀湍隔垣瀉。
憶過西州樂飲時,百車載酒萬花圍。
只言身外皆馀事,豈信人間有駭機。
雪鬢巳成新夢境,緇塵空化舊征衣。
早知一笑難如此,剩判年光醉不歸。
江南盛夏滿池蓮,若耶溪邊來美人。
三三五五斗嬋娟,蘭橈桂棹花爭妍。
忽憶征夫出戍邊,塞上十年猶未還。
人未還,春已暮。
妾顏應共落花殘,妾心暗隨流水度。
落花流水自年年,綠暗紅稀空自憐。
明年若更征邊塞,愿隨飛葉化為塵。
辟地東郊外,開門枋口邊。
山從王屋起,水與孟門連。
處士名猶在,司空園正傳。
因懷玉川子,對月誦遺篇。
春晚驅車到古祠,看花復誦舊題詩。
少年嘗記六七月,大暑曾開三五枝。
酹酒輒來思往事,憑闌欲去立多時。
八仙彷佛多疑似,相隔仙凡只一絲。
儒服未曾看樂戰,鐵衣且自戲清時。春風莫道晚無力,解直天王百尺旗。
風旗且好岡頭看,漢馬休論塞外期。前日將軍劉越石,功名不及一篇詩。
縣官未肯斬西戎,誰信鄜州第一功。馬似云頹青壁上,人如猿放曉林中。
遠笛招幽響,無人竹掃墀。
馬嘶游寺客,鴉護落巢兒。
日轉槐陰暮,天高秋氣悲。
還應重風景,時作一篇詩。
身邊外物雖無語,事到中心自有分。
莫道山翁頭似雪,心如劍戟氣如云。
蠟燭照空帷,春宵難達曙。袷衣不著綿,預識中無絮。
弄水恐湔裙,采蓮畏傷手。花欹半面妝,愿得花間藕。
五彩織薰籠,爐灰皎如雪。不棄炙殘香,為愛心中熱。
題名看玉局,無復六榕陰。
僧話茶煙久,人行塔影深。
旃檀留法相,梵唄起清音。
一宿宗門契,何緣凈此心。
賞月幾成喜雨,開尊仍間圍棋。
令人卻憶敬齋詞。小飲不妨文字。
底事冰輪未放,猶教銀幕低垂。
休言動是隔年期。閏八看看又至。
生來曾不識衣衫,
裸體年年耐歲寒。
犢鼻也知難免俗,
烏青三尺是圍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