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陵冶春詞和阮亭先生
寒食籠煙惹恨時,
河山依舊對芳卮。
歡人莫上梅花嶺,
丞相墳前叫子規。
寒食籠煙惹恨時,
河山依舊對芳卮。
歡人莫上梅花嶺,
丞相墳前叫子規。
寒食節時煙霧籠罩,惹人愁恨,山河依舊,我對著美酒。快樂的人啊,不要登上梅花嶺,那里丞相的墳前有子規鳥悲啼。
寒食:傳統節日,在清明前一二日,有禁火、吃冷食的習俗。
籠煙:煙霧籠罩。
芳卮(zhī):美酒。卮,古代盛酒的器具。
梅花嶺:在江蘇揚州廣儲門外,明代史可法葬此。
丞相:指史可法,南明弘光時為東閣大學士兼兵部尚書,后人稱史閣部。
子規:杜鵑鳥,其啼聲凄切,常被視為悲愁的象征。
此詩應創作于南明滅亡之后。當時山河易主,社會動蕩。詩人在寒食節這一特殊時刻,面對依舊的河山,緬懷南明抗清英雄史可法,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在于借寒食節憑吊史可法,抒發對南明覆滅的悲嘆。其特點是借景抒情、用典自然,在文學史上反映了當時文人對歷史興亡的思考和情感表達。
西窗枕寒池,池邊老松樹。渴猿下偷泉,見影忽驚去。
萬疊青山萬疊愁,茅津飲餞暫維舟。避名不必言雞鳳,混跡何妨喚馬牛。雨霽煙嵐分島嶼,水生鳧雁下汀洲。殊鄉風物須珍重,堂上慈親已白頭。
雪后西山帶落暉,天涯尊酒暫相依。人逢七日遺新勝,客為經年感敝衣。何事周南淹太史,卻憐漢苑妒明妃。春風吹遍千楊柳,塵世滄江有是非。
匝地濃云散曉風,輕霜挾冷下長空。攢峰疊嶂來無盡,疑是舟行圖畫中。
向下轉去,誰不知有。向上轉去,如十日并照。
世事紛紛類奕棋,蓮花峰下睡多時。春風引入華胥國,忘卻浮生在亂離。
高秋盛集,把清樽共酹,信江詞魄。遺響風雷空皕載,孤鳳一生曾厄。百折黃流,千尋赤壁,怪底飄零咽。銅弦水調,此中似聞消息。江山異代藻思,起君應恨,生不同今日。白發青顏來萬里,翔翥鵝湖秋翮。丘壑煙云,風騷壇坫,更樹千秋業。詞人往矣,為君啜醨揚粕。
出郭卜居何所似,杜陵浣花溪水頭。榿林吟風草堂靜,楠樹接葉茅亭幽。每從圖史慰岑寂,復有琴尊陪燕游。平生我亦愛清賞,他日訪君須買舟。
三老雖誇濟世才,亦能為福亦為災。舉枚慧眼觀窮達,具片虛心攝去來。數減至三無足陌,銖輕惟五尚稱財。祇除義士并廉吏,萬貫填門不易開。
茂木遮天越鳥啼,萬流紛注匯成溪。壑深崖陡霏煙郁,峰復路回蘿蔦迷。巢許戀,太憨癡,閑身空老解人稀。蓬萊悠遠無從至,且臥荒山唱鳳兮。
薄暮蛾眉臨水出,照人猶自未分明。初升遠岫如無意,欲下西樓卻有情。離別幾多長在望,團圓三五未能成。豈知少婦階前拜,羅袖才揎恨已盈。
十載論心意氣高,馳驅蜀道佩虔刀。天涯羈客傷多事,海上思家嘆獨勞。四五鳳毛饒玉樹,三千鶴發啖蟠桃。清朝詔問壺山隱,十漸何辭解竭膏。
風吹浩蕩去,卻在蘆江湄。燕子磯頭月,清光當待誰。
郁郁澗上松,磊磊澗中石。石泉有馀韻,松枝有馀色。高人事幽討,結廬此棲息。欹枕聽潺湲,開軒盼溶碧。俛仰欣有契,足以愒昕夕。我亦厭塵囂,久焉慕岑寂。他年倘相過,勿謂予生客。
濃醪艷唱愁難破,骨瘦魂消病已成。若為多羅年少死,始甘人道有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