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堂東偏一室頗深暖盡日率困于吏牘比夜乃得讀書其間戲作三首 其三
永夜東齋里,人聲靜不嘩。
衣篝起香穗,書幾落燈花。
爐暖聽寒雨,窗明送曉鴉。
文章空自苦,白首不名家。
永夜東齋里,人聲靜不嘩。
衣篝起香穗,書幾落燈花。
爐暖聽寒雨,窗明送曉鴉。
文章空自苦,白首不名家。
漫漫長夜在東齋之中,周圍人聲寂靜沒有喧嘩。衣篝中升起裊裊香霧,書桌上燈芯結出了燈花。爐火溫暖聽著窗外寒雨,窗戶漸明目送清晨烏鴉。白白地為文章而辛苦,到頭發變白也沒成為名家。
永夜:長夜。
衣篝:熏衣用的竹籠。香穗:指香燃燒時的煙縷。
燈花:燈芯燃燒結成的花狀物。
苦:辛苦,這里指為寫文章耗費精力。
此詩可能創作于詩人日常處理完繁瑣的公務后,在東齋讀書時。當時詩人或許長期被吏牘所困,雖有讀書創作的熱情,但在文學上未能取得顯著成就,因而生出感慨。
這首詩主旨是抒發詩人為文不得志的苦悶。其特點是借景抒情,以景襯情。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反映了古代文人在創作道路上的艱辛與無奈。
人兮不羈,虎兮不縛。是四憨癡,成一火落。
雖然合眼只一般,也有睡著睡不著。
無固無必,挨肩促膝。
人夢不祥,虎夢大吉。
世上有誰知,天臺云羃羃。
我今從帝為司糾
更有何人植柏臺
佳人美且仁,
獨立若為鄰。
水凈見斜領,
愁多宜暮春。
惱公從小慣,
西子自來顰。
莫學盧家婦,
新妝閱世人。
妝臺歌扇說當年,舞破江山國化煙。艷跡一池驚再遇,荷花荷葉亦圓圓。
阮軺康楫交稱異,靈廟碑陰伯仲間。身入儸儸誰共語,眼明片石爨龍顏。
河水細如線,峰峰見兀硉。散石亙中流,奔雷喧日夕。山寒鳥不飛,微雨灑衣濕。牽纜百尺高,隔樹明人跡。
薪煙望目勞,群虎見跳擲。長吏本涼德,敢怪爾充斥。四顧井邑荒,吁嗟悼行役。
云興何山頭,雨歸何澗底。
焉知造化功,但見郊原美。
藹藹黍稌興,離離婦子喜。
既歡耕者情,亦完仕者理。
哀哉醉飽中,感召其有以。
得雨且悲歡,觀稼宜終始。
往問力田翁,一雨寧足矣。
秦皇酒甕邊,古有釣魚磯。
我來必竟日,時挈雙鯉歸。
白鷺真可人,常先孤棹飛。
高詠江練句,令人憶玄暉。
灼日炎方息,連云搆已殘。
行人多色慘,啼鳥亦聲酸。
燕乳辭巢去,鼯饑掠果餐。
無情應有恨,長寢夕漫漫。
還聞翁仲哭,空見石羊眠。
萬斧樵邱木,千犁踏壟田。
夢魔人逐鹿,機網雀銜蟬。
因悟閻浮界,誰為解脫仙。
青山原遞主,芳草若含情。
百舌撩春夢,千林帶殺聲。
荒村連市徙,官道絕人行。
嘆息西流水,誰與挽洗兵。
一枰楚漢陣分明,
馬走車飛俟隙乘。
我更徹宵看結局,
落花多處剔殘燈。
十分春信到梨花。絲絲弱柳棲雅。謝娘小閣映窗紗。一片紅霞。
開處流鶯初喚,雨中薄霧猶遮。水晶枕畔一枝斜。春在誰家。
花信闌珊正斷腸,
綠蔭悵望小池塘。
水明忽照紅妝影,
風過猶疑翠蓋香。
獨笑晚春迷蛺蝶,
多情終日傍鴛鴦。
霞朝霧夕空先賞,
慚愧題詩水部郎。
霜落五原樹,
邊城朔吹哀。
亂泉隨地出,
孤鳥向人來。
漢節蕭關道,
唐宗靈武臺。
山川自莽蒼,
立馬一徘徊。
料峭東風不易禁。
百阪千坡道路長,黔云深處是苗鄉。手攜三尺桄榔杖,直趕山群入貴陽。
殷雷驚勸一山煙,盡日車如磨蟻旋。七十二灣灣到頂,菜花黃入碧云天。
楚云朝暮見,
一半在陽臺。
雨絕無留夢,
春愁黯不開。
烏孫辭鳳輦,
青冢望龍堆。
形影深相吊,
肝腸日幾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