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顏長道寄三首 其二 縣齋肆筆
簿領區區豈愜情,塵紛安得眼長青。
且希五柳先生醉,莫似清江使者靈。
臨政每慚非善治,隨時尤愧有勞形。
誰能與我同幽曠,隴上耦耕還帶經。
簿領區區豈愜情,塵紛安得眼長青。
且希五柳先生醉,莫似清江使者靈。
臨政每慚非善治,隨時尤愧有勞形。
誰能與我同幽曠,隴上耦耕還帶經。
處理公文這些瑣碎之事怎會讓我心情暢快,塵世的紛擾怎能讓我眼目常清。只希望能像五柳先生陶淵明那樣沉醉,不要像清江使者那樣靈異。處理政務時常慚愧自己并非善于治理,隨波逐流更愧疚自己身心勞頓。誰能和我一同享受幽遠曠達的生活,到田隴上一邊耕種一邊帶著經書閱讀。
簿領:指官府中的文書簿冊,這里代指公務。
愜情:心情暢快。
五柳先生:指陶淵明,他自號五柳先生,喜愛飲酒。
清江使者:出自《異苑》,有清江使者靈異的故事,此處含義是不要過于精明世故。
臨政:處理政務。
耦耕:二人并耕,泛指耕種。
帶經:帶著經書,指耕讀結合。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但從詩中可以推測,詩人在擔任官職處理政務時,對繁瑣的公務感到厭煩,渴望擺脫塵世紛擾,過上閑適的田園生活,可能當時社會官場存在一定的復雜和壓力,使得詩人有了這樣的心境。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對官場生活的不滿和對田園耕讀生活的向往。其特點是情感真摯,通過用典和對比等手法增強了表現力。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反映了古代文人在官場中的一種常見心態。
不向清時滯一官,青山繞屋薜蘿寒。蔬盤菜婦能供給,玄草諸生許借看。交態人今多側目,賦才君莫羨登壇。長途灑淚非兒女,秪恐梅花驛路難。
月白三吳晚,風清八月秋。芙蓉照江國,蟋蟀上城樓。海思飛云亂,鄉心落葉愁。忽聞黃鶴笛,清夜重淹留。
西湖二月雨初霽,桃樹著花柳含絮。主人束帶復纓冠,走向轅門領書記。番夷鐵銃蔥葉旋,火機才發龍吹電。傳向中華能幾時,塞北遼東那得知。天王取以威北虜,自非巧者其誰為。主人舊領軍中作,一擲黃金重然諾。能令節使生顧盻,每在公庭言錫爵。卻以主人應所求,萬里香風撲金絡。
回思夢里繁華事,幸及當年樂此身。閑立斜陽看兒戲,憐渠虛作太平人。
短墻不礙遠山青,無事燒香讀道經。時把一杯非好飲,客懷宜醉不宜醒。
水口癡云散,林梢愛景還。朝寒無物禦,擁鼻對西山。夕紫堆香豆,朝嵐映墨池。客來不須報,正是學書時。
雒陽三月雨如煙,添得離人思黯然。惆悵秦樓分鳳侶,清燈寒月自年年。
萬里歷危途,芙蓉是小歇。幸逢地主賢,庶燕開漻泬。拍手儀鳳來,高歌韶石裂。九魚人饌筵,兩溪尊俎列。樂矣忘主賓,天籟天際發。
驅車踰嶺信間關,風阻扁舟盡日閒。已覺客愁盈蠡澤,愧無佳句酹廬山。夢懸故國家千里,坐瘦東隅月一灣。乞得南薰殿秋色,章縫應許覲龍顏。
小桃當春發,嬈冶亦可憐。新綠枝條軟,輕紅送舊年。
山光因雨發,林氣得風清。啼鳥元無意,當春自有聲。溪隨花路遠,云向水村明。一棹斜橋外,歸時月已生。
石龍巖下有人龍,萬卷圖書一畝宮。久信橫渠崇世祿,始知若水稱仙風。地當南斗瞻依處,道在東山臥起中。忽憶臺州三憶句,欲招方石慰涯翁。
自得春風信,開懷待此花。馀寒固艱棘,今夕雪斜斜。
椿萱成隔世,薄命久荒丘。菽水歡難足,糟糠愿未酬。存亡空有恨,俯仰不須愁。操作還荊布,蘋蘩尚可修。
孤兒十載已無家,又逐飛蓬渡海涯。分室我應慚郈伯,下車誰復問西華。桑榆日暮頻憐影,杕杜春深自放花。此去定知防墓近,白楊猶有未歸鴉。